美国悲剧(五)-第三卷-第27章
"您是全能的,啊,上帝,没有什么人比得上您.看啊,您一切都做得到.由于您的眷爱就有了生命.显示您的仁慈吧,啊,上帝.他的罪虽象朱红,必变成雪白.他的罪虽红如丹颜,必白如羊毛."(参见《圣经.旧约.以赛亚书》第1章第18节.)
可是,在她身上......也是正当她在祈祷的时候......就具有夏娃对于夏娃女儿们的那种睿智.据说被克莱德害死的那个姑娘......她是怎么样的呢?难道说她不是也犯了罪吗?难道说她年纪不是比克莱德还要大吗?报刊上都是这么说的.罗伯达那些信,她仔细地.一行一行地看过了;凄惨动人之处使她非常感动,并对奥尔登一家人遭到的不幸深为悲恸.尽管如此,作为一个具有创世之初夏娃的睿智的母亲和女人,她知道当时罗伯达自己一定赞同了的......她的诱惑也一定助长了她儿子的意志薄弱和道德堕落.一个坚强.善良的姑娘怎么也不会赞同的......断断乎不能赞同的.在传道馆里,在街头祈祷会上,象这一类的忏悔,她不知道听过多少回了.难道不该替克莱德申辩说,正如伊甸园里浑沌初开时那样......"这个女人引诱了我?"
确实是这样......而由于这个原因......
"他的慈爱永远长存,"(引自《圣经.旧约.耶利米书》第33章第11节.)她援引了《圣经》里的话.如果他的慈爱永远长存......难道说克莱德母亲对儿子的慈爱就应该少一些吗?
"你们若有信心象一粒芥菜种,"(引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第17章第20节.)她援引了《圣经》里的话,自言自语道......随后,她冲一些死乞白赖地缠住她的记者找补着说:"我的儿子果真害死了她吗?这是最重要的问题.在我们创世主的心目中,唯有这件事才最重要."她两眼望着这些世故很深.铁石心肠的年轻记者们,相信她的上帝会使他们心明眼亮的.尽管如此,他们对她那种诚挚和信仰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陪审团认定他有罪也好,还是无罪也好,这在掌心里捏着星星的他看起来,都是无关紧要的.陪审团的判决,只是对凡夫俗子的判决.这是尘世间的俗事.我看过他的辩护律师的申诉.我儿子亲自给我写信说他无罪.我相信我的儿子.我深信他是无辜的."
这时,阿萨正在这个房间的另一个角落里,几乎一言不发.他对生活现实不了解,他对情欲那种强烈的诱发力也不懂得.因此,他对眼前所发生的这件事的意义,哪怕是它的十分之一,也领会不了.他说过,他从来就不了解克莱德,不管是他的缺点也好,还是他狂热的想象力也好.所以,他觉得还是不去谈论他为好.
"不过,"格里菲思太太继续说,"克莱德对罗伯达.奥尔登造的孽,我从来没有包庇过.他做了错事,但是她也做了错事,因为她并没有抗拒他.不论是谁造的孽,绝对不能妥协.对于她亲爱的父母遭受莫大痛苦,心儿淌着血,我是衷心表示同情和热爱,可是,我们不能不看到,这个罪孽是他们两人一块造成的.这一点应该让全世界知道,并且据此作出判断来.这样说法并不是我存心包庇他,"这句话她又重复念叨了一遍."本来他早该记住年幼时所受到的教导."说到这里,她的嘴唇紧紧闭住,露出伤心而又多少有一点自我责备的神色."不过,她的那些信我也读过.我觉得,要不是有这些信,检察官就说不上有什么真正的论据来指控我的儿子.他就是利用这些信,去影响陪审团的情绪."她站了起来,象受过烈火炙烤似的,突然激情迸发,嚷了起来:"不过,他是我的儿呀!他刚听到给自己定了罪.我非得想一想,作为母亲该怎样帮助他,不管我对他造的孽有怎样的看法."说罢,她紧攥着两手.甚至这些记者也都被她的巨大痛苦所感动了."我非去他那儿不可!我早就该去啦.现在我明白了."她沉吟不语,发现她正在向这些群众的喉舌倾诉自己心头深处的痛苦.危难和恐惧,殊不知他们这些人压根儿不懂得,而且还无动于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