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克威克外传(四)-译后记

儿童资源网

匹克威克外传(四)-译后记


    与此同时,狄更斯思想上的弱点在艺术上的表现也是十分显而易见的.他总爱创造一些他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人物来体现他的博爱.平等.善良.正直等抽象观念,以便达到他所信奉的"道德教育"的目的.但是几乎毫无例外,这样的努力只有失败.本书的匹克威克先生,原是一个描写得很成功的反面人物,但是由于作者世界观的矛盾,他逐渐把他写成一个正面人物,来担当"理想化身"的脚色,因而这个形象也就越来越枯燥无味,甚至令人生厌了.
    虽然如此,作者对那些资产阶级的大人先生们的刻画和对资产阶级社会的批判是这样深刻,是这样具有高度的典型性,直到现在读来仍然是饶有意义的.例如第十三章关于竞选的描写,真是淋漓尽致,"入木三分",不仅是当时英国资产阶级政党的丑恶面目的真实写照,而且是今天的英美等资本之义国家政治生活的某一侧面的缩影,例如美国今天的民主党和共和党,简直就跟狄更斯笔下的"蓝党"和"浅黄党"一模一样.象这样极其生动地和高度概括地把资产阶级的所谓"议会制的民主"."平等"."自由"等幌子的丑恶本质一针见血地揭露出来的描写,真是文学创作中不可多得的珍宝,是会永远被人民所喜爱的.
    狄更斯是一位十分关心政治和重大社会问题的作家,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为了某些严肃的目标而写作的.《匹克威克外传》决不是什么滑稽故事集,更不是供人消遣的闲书.用作者自己常用的字眼来说,它里面充满了关于"可怜的法律"."选举"."监狱"."行政官"."财产"."教会"."学校"."穷"."富"等"大成问题的"问题,十分严肃的问题.但是,任何严肃的主题,一到他手里,总是能够通过艺术的描绘,特别是他所擅长的幽默和讽刺的手法和引人入胜的雄辩的文才,生动地表达出来.因此,尽管他的作品里总是不免有些冗长而并不高明的说教,总是少不了有几个苍白的.矫揉造作的人物,结构和剪裁也总是难免有些漏洞,但却总是能够抓住读者的心灵.你几乎无论从哪一页翻阅起,总会不由自主地被吸引住,不自觉地看了下去,而时间就悄悄地溜过去了.
    狄更斯的文章的风格是比较拖沓的,甚至有点噜苏,但又极其矫健,好似一条长龙,旋起伏,气势浩大;遣词造句极其生动活泼,灵活多变,引人入胜,细腻的地方娓娓动人,朴素的地方简明扼要,丰富的地方使人目不暇接.这部作品的文章,我觉得尤其写得妙趣横生,才华灿烂.惭愧的是译者限于学力,虽煞费苦心,仍未能译好.翻译中所碰到的疑难之处很多,以前曾承钱钟书同志屡加指教,深为感激.这次重新排印前,又承谢素台同志加以校改,得益颇多,诚堪铭感.
    无论译文方面,或者是关于作者和作品的评述方面,错误和缺点必定还是很多的,敬希读者多多赐教.
    译者,于"七一"四十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