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刚才谈到了文人学士的清苦和他们这方面的其它情况,我们再来看看他们是否比士兵有钱.我们可以看到,没有人比士兵更清苦了.他们靠的只是菲薄的军饷,而且这军饷还晚发或不发.有的就靠动手去抢,可这就得冒丧失性命和良心的极大危险.有时候简直衣不蔽体,一件破了洞的上衣既当礼服,又当衬衫.在严冬他们常常冒着酷寒在野外露宿,只能靠嘴里的哈气御寒.可是气出自空腹,据我了解,与常规相反,呼出的是凉气.他们等啊等,想等到天黑在床上暖和暖和.只要他们不是跟自己过意不去,床倒是肯定窄不了,只要他们的脚走得到,都可以算是床,可以在上面尽情翻滚,不用担心床单掉地.
"就这样,到了他们接受军阶的日子.有一天,战斗来临了.他们每个人头上戴着线做的帽缨,以便万一子弹打到太阳穴上或者打断胳膊和腿的时候治伤用.即使仁慈的老天让他们没有遇上这种情况,安然无恙,他们仍然同以往一样,一贫如洗,然后又得一次次地集合,一次次地战斗.即使他们每次都打了胜仗,也只能得到一点儿好处.而且这种奇迹极为罕见.
"诸位大人,你们是否发现,为打仗而受奖的人要比战死的人少得多?你们肯定会说这无法相比,因为死者不计其数,而得奖的人不过三位数.但文人的情况相反,不管怎么样,他们至少表面上有维持生计的手段.虽然战士们付出的代价大,可是得到的奖励却很少.据说,奖励两千个文人要比奖励三万个士兵容易得多,因为奖励前者,只需给他们一个符合他们专业的职位就行了,而要奖励后者,只能靠他们为之效力的那个人的财力.这是难以做到的,可它又进一步证明了我说的道理.咱们暂且不谈这些,这是个难以解开的谜团,还是谈谈武装比文治的重要性吧.这个问题还有待考证,因为各方都坚持己见.文士们认为,没有文治,武装就不可能生存,因为战争也有自己的法则,而法则是由文士完成的,法则受到文化和文人的制约.
"可武官对此的回答是,如果没有武装力量的支持,法则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保卫国家.维护王国.保护城市.保证道路交通.清除海盗,这一切都离不开武装力量.如果没有武装力量,民主国家.王国.帝国.城市.海路和陆路都会遭受战争所带来的灾难与混乱.谁付出的代价越多就越重要,就越应该受到重视,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谁要想在文化方面表现得突出,就得花费时间,熬夜不眠,忍饥挨饿,缺衣少穿,头脑发胀,消化不良,还有其它一些与此相关的事情,有一些刚才我已经谈到了.可是按照另外一些人的说法,谁要想成为好战士,同样要付出上面所说的代价,而且程度还更严重,简直无法比拟,因为他们随时都有丧失生命的危险.
"文人面临的危险和清苦怎能和战士相比呢?战士们被围困在某个碉堡或工事里,站岗值班,知道敌人正在向他所在的地方挖坑道,可他无论如何不能离开,也不能逃避这近在咫尺的危险.他只能把发生的情况向班长报告,以便采取对策,可他自己只能留在那里,心惊胆战地等待着自己不知什么时候会突然身不由己地飞上天或者掉进地底下去.如果这个危险还不算大,我们不妨看看两只军舰在辽阔的大海上对撞是否能与之相比,或者比这更厉害吧.两只船碰撞在一起,战士们只能在船头的冲角上有两尺宽的立足之地.尽管他们看到敌方舰上的枪炮离自己的身体仅有一支长矛的距离,正像死神一样威胁着自己的生命,脚下一不小心还会掉到涅普图努斯的肚子里去,但他们仍然被荣誉感激励着,勇猛向前,迎着枪弹,企图跃到敌舰上去.更令人钦佩的是,一个人刚刚倒下去,掉进无底深渊,另一个人立刻补充了他的位置.如果这个人也掉进海里,就好像大海在等待它的对手似的,后面一个又一个的人紧接着冲上去,英勇赴死.这是所有战争中最壮观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