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论(下)-第三卷-第七篇-进攻(草稿)-第十五章

儿童资源网

战争论(下)-第三卷-第七篇-进攻(草稿)-第十五章


    如果在进攻的胜利范围之内没有大目标,那么敌人军队同最近的大目标之间的交通线就是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每个进攻者都须考虑一下:如果在会战中得胜,将如何利用这一胜利?答案是,利用胜利可以得到的目标就是进攻的自然方向.如果防御者配置在这个方向上,也就是说他配置得极为正确,进攻者就应该毫不迟疑地去向他挑战.假如防御者的阵地太坚固,进攻者就必须努力从阵地侧旁通过,也就是说遇到困难不得不另想办法.假如防御者没有配置在正确的地点,进攻者就仍然应该在这个方向上前进,万一前进到同防御者取齐,而防御者仍然不向他的侧方移动,进攻者就应转向敌人军队和这个目标之间的交通线,以便在那里向敌人挑战.假使敌人军队始终在原地不动,进攻者就应转向敌人军队,从背后来攻击他们.
    在进攻者选择的通向目标的所有道路之中,大的通商要道永远是最好和最自然的道路.假如这些道路有过于弯曲的地段,自然就要在这些地段另外选较直的道路(即使是较小的道路也好),因为退路过于弯曲总是很危险的.
    五.进攻者在寻求大规模决战时决没有理由分割兵力,假如分散了兵力,大多只能看成是进攻者不明情况而产生的错误.因此,进攻者只能在可以保证各纵队能够同时参加作战的正面上前进.如果防御者自己分割了兵力,进攻者就能从中得到更多的利益,当然,只有在这种场合中进攻者才能进行一些小规模的佯动(这种佯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战略上的佯攻,其任务是确保这些利益).只有为这个目的而分散兵力才是正确的.
    假如军队不得不分成几个纵队前进,那只能是为了组织进攻中的战术包围,因为包围形式对进攻来说是非常自然的,如果不是迫不得已,就不应放弃这一形式.但是这种包围形式只能是战术性质的,原因是:在大规模战斗时进行战略包围完全是浪费兵力.只有当进攻者很强大,胜利的结局毫无疑问时,才可进行战略包围.
    六.但进攻也需要谨慎,因为进攻者也有背后和交通线需要掩护.进攻者应该尽可能地依靠前进行动来进行这种掩护,就是说由进攻的军队本身来完成这种掩护.如果必须单独指派一部分军队来完成这个任务,那就要分割兵力,这当然只能削弱进攻的力量.既然一支兵力较大的军队一般总是在两端相距至少一天行程那样宽的正面上前进,那么,假如交通线(即退却线)偏离行军正面的垂直线不大,军队的正面大多就能够掩护交通路线了.
    进攻者在这方面要冒多大风险,主要看敌人的情况和特点如何.如果一切都处在大规模决战的气氛的压力下,防御者就很少有进行此活动的余地;进攻者在这种场合一般说不必对此过分担心.但是,一旦前进已停止,进攻者本身越来越转入防御状态,那掩护背面就越来越有必要,越来越要成为主要问题.因为进攻者的背面当然比防御者的背面薄弱,因此防御者在转入真正的进攻以前,甚至当他还在不断放弃国土时,就能开始对进攻者的交通线采取措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