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说过,战争中的防御决不是绝对的等待和抵御,也就是说,决不是完全的忍受,而只是一种相对的等待和抵御,所以多少带有一些进攻因素.同样,进攻也不是单一的整体,而是连续同防御交错着的.但是,二者的差别在于:没有还击的防御是根本无法设想的,还击是防御的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而进攻却不是这样.攻击或者进攻行动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概念,它原来并不需要防御,只是因为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才不得不把防御作为一种不得已的下策而加以采用.这是因为,首先.进攻行动不可能持续不断地一直进行到最后,中间要有平静的时间,在进攻行动停止了的这种平静时期,自然而然就会出现防御状态;其次.进攻的军队通过的.为了维持其生存所必需的空间,并不总是能受到进攻本身的掩护的,须专门加以防护.
所以,战争中的进攻行动,特别是战略上的进攻行动,是进攻和防御的不停的交替和结合,但不能把进攻行动中的防御看作是进攻的有效准备和加强,即不能把它看作是一种有效因素,而只能看成是一种不得已的下策,是一种阻碍前进的阻力,是进攻的原罪,是进攻的致命伤.我们所以说防御是一种阻力,是因为,假如说防御不能对进攻产生有利的影响,那么仅由于它所造成的时间上的损失,就必然能削弱进攻的效果.但是,任何进攻都包含的这个防御因素,是不是可能对进攻不发生实际的不利影响呢?既然我们承认进攻是较弱的作战形式,防御是较强的作战言式,好像就应从中得出结论:防御对进攻不会发生实际的不利影响,因为,当兵力还足以采用较弱的作战形式时,采用较强的作战形式必然会更加绰绰有余.通常说来,也就是从主要的方面来看,这是对的,至于怎样进一步说明这一点,我们将在《关于胜利的顶点》一文中再作详细的探讨.但我们一定不要忘记,构成战略防御的优越性的理由之一正在于,进攻本身不能不搀杂防御,而且搀杂一种极其无力的防御;进攻从防御中所得到的是防御中最有害处的因素;就整个防御说的问题不能认为对此因素也是适用的,所以,这些防御因素能在实际上削弱进攻是不难理解的.正是在进攻中产生了无力的防御的时刻,防御中的进攻因素才能积极地发生作用.在一天战斗后常随之而来的十二小时的休息时间里,防御者和进攻者的处境是如此不同啊!防御者是在自己选定的.很熟悉的.准备好了的阵地上,而进攻者却像盲人那样摸索着进入行军野营地.当为了重新筹备给养或者等待增援等等而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休息时,防御者是在自己的要塞与仓库的附近,而进攻者却像是栖息在树枝上的鸟儿.但任何进攻都不得不以防御告终;至于这时的防御是什么样的防御,这取决于具体情况;若敌人的军队已经被消灭,情况可能很有利,如果敌人的军队没有被消灭,情况也可能很困难.虽然这种防御已不再是进攻本身的一部分,但它的特点必然反过来对进攻产生影响,并且对决定进攻的价值起着一定的作用.
从以上的考察中能够得出结论:每次进攻时,都须考虑在进攻中必然会出现的防御,以便能够看清进攻中的弱点,并对此有所准备.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进攻本身完全是始终如一的,防御却根据等待这一因素减少的程度而可以分成许多等级,所以就产生了彼此极不相同的防御方式,这一点我们在《抵抗方式》一章中已讨论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