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论(中)-第二卷-第五篇-军队-第十七章
在山地,主要是通行受到妨碍,这表现在两方面:不是处处都能通行;即使在可以通行的地方,军队的运动也一定比较缓慢,较为费力.因此,在山地各种运动的速度都受到很大的限制,整个活动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可是,山地也具有一种其他地方没有的特点,即某一地点可瞰制另一地点.我们在下一章中将要专门谈制高的问题,在这儿只是指出,山地的这种特点会导致兵力的过度分散,因为有些地点所以重要的原因,不只是由于它们本身重要,而且是由于它们能够对其他地点产生影响.
当地形的这三种影响达到极点时,正像我们在别处说过的那样,统帅对战斗成果所起的作用就会降低,下级军官甚至普通士兵的作用就会相应地提高.不言而喻,部队愈分散,观察愈困难,每个行动者就愈要独立行动.当然,在行动比较分散.行动方式比较繁多.情况比较复杂的时候,智力的作用一般说来也必然要增加,因而统帅的才能在这里可以得到比较充分的发挥.可是,在这儿我们必须回到早已说过的一点上来:在战争中各个成果的总和比这些成果相互联系的形式更有决定意义.所以,如果我们把这里的考察一直进行到最大限度,假设一支军队分散成一条很长的散兵线,每一个士兵都各自进行一个小型的战斗,那么,一切就更多地取决于胜利的总和,而不是这些胜利相互联系的形式.因为良好的计谋只能够由积极的结果中产生效果,它不能从消极的结果中产生效果.因此,个人的勇气.技巧与士气在这种场合能决定一切.只有在双方军队的素质一致,或双方军队的特长不相上下时,统帅的天才和智谋才起决定性作用.因此,民族战争和民众武装等等(在这里即使每个士兵的胆量与技巧并不一定十分优越,然而,至少他们的士气是始终高昂的)在极其复杂的地形上和在兵力十分分散的情况下,可以发挥其优越性.而只有在这种地形上才是这样的,这是因为,民众武装通常都缺乏大部队集中作战时不可缺少的一切特性和武德.
另外,军队的性质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是通过许多层次的阶梯的,因为在保卫祖国的条件下,即便是常备军,也会带有一些民族武装的性质,因而也就比较适合于分散作战.
军队越是缺乏这些性质与条件,对方在这些方面愈是优越,它就愈害怕分散,越要回避复杂地形.可是,能否避开复杂地形,很少能够由它自己决定,人们不能象挑选货物那样随意选择战区.所以,我们经常看到,有些在性质上适合集中作战的军队,总是千方百计地按照自己的作战方法作战,而不顾地形的性质.这时,它们在其他方面必然是不利的,如给养的缺乏和困难,宿营条件不好,在战斗中常常会遭到多面攻击等.可是,完全不发挥自己的特长时遭到的不利,恐怕比这还要大得多.
集中兵力与分散兵力是两种相反的倾向,军队倾向于这一方面或那一方面的程度取决于军队的性质适应于这一方面或那一方面的程度.然而,在最紧要的关头,适于集中的军队不能始终集中在一齐,适于分散的军队也不能单靠分散活动获得成果.法国军队在西班牙,就不得不分散兵力,而西班牙人用民众起义保卫国土时,也曾经有必要派遣一部分兵力去进行大规模的战斗.
除去地形同军队的一般性质,特别是同军队的政治性质的关系外,地形与兵种的比例的关系也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