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论(中)-第二卷-第五篇-军队-第十六章
就是交通线的选定和在交通线上建立设施,也是从一开始就受到许多条件限制的.作为交通线用的道路一般说不仅要比较广阔,而且,从很多方面的要求来看,道路越宽阔,沿线人口稠密.生活富裕的城市越多,能用作掩护的要塞越多,就越为合适.另外,作为水路的河流,作为渡河点的桥梁,也起很大的作用.所以,交通线的位置和军队的进攻路线,只有一定程度的选择自由,它们的具体位置还要受地理条件的局限.
上述一切都是决定军队同军队基地之间的联系是不是紧密的条件,假如再把对方军队同基地之间的联系和这些条件作一个比较,就能看出,交战双方中哪一方有可能首先切断对方的交通线甚至退路,用普通的术语来讲,谁就更可以迂回对方.除了精神上和物质上的优势之外,只有交通线的状况比对方优越的一方,才能有效地迂回对方,因为,假如不是这样,对方就会同样用迂回的方法轻而易举地保障他自己的安全.
因为道路有双重的使命,因此这样的迂回也有双重的目的.一方面可以破坏或切断交通线,折磨和困绝敌方军队,从而迫使敌军退却,另一方面能切断敌人的退路.
关于第一个目的,应当指出,在实行现在的给养制度的情况下,交通线暂时中断是不会有很大影响的.要令这种影响达到严重的程度,一定使敌人遭受一系列零星的损失,为此就需要不停地切断敌人的交通线.在采用复杂的给养制度的时代,成千上万辆面粉车往返奔驰,一次翼侧活动就能使对方受到决定性的打击.可是现在,即使翼侧活动很成功,至多也只不过中断一次运输,使敌人受到一些削弱,决不能迫使敌人退却,因此,根本不会产生效果.
所以,在过去本来就是在书本中比在实际生活中更为流行的翼侧活动,在今天同实际的距离就更远了.可以说,只有在交通线很长,情况很不利,尤其是随时随地都会遭到民众武装的袭击时,遭到翼侧威胁才是很危险的.
至于在切断退路的问题上,更不应过分夸大由于退路受到限制和威胁而可能产生的危险,因为最近的作战经验告诉我们,要切断一支由大胆的指挥官指挥的优良的部队的退路比突破这支部队更困难.
交通线很长的时候,要想使它通畅和得到保障,方法是非常少的.在军队配置地点附近以及军队退却路上占领一些要塞(假如没有要塞,就在适当地点构筑堡垒),以良好的态度对待当地居民,在军用路上建立严格的纪律,在这个地区内配备优良的警察,不断整修道路,这是仅有的一些方法.用这些方法虽然能够减少不利,但决不能够完全避免不利情况.
此外,我们关于军队选定道路的论述在谈给养问题时,尤其适用于交通线.经过最富庶的城市和通过最富饶的耕作区的很宽阔的道路是最好的交通线,即便利用这些道路时要走很多弯路,也值得优先地利用,这些道路对军队的配置的决定在大多数情况下有直接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