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论(中)-第二卷-第五篇-军队-第八章

儿童资源网

战争论(中)-第二卷-第五篇-军队-第八章


    (3)退却.
    退却应当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慢些.假如有有利的地形可以用作新的阵地,就必须加以利用,以便迫使敌人重新作攻击和迂回的准备,从而又一次赢得时间.在这个新的阵地上,甚至还能进行一次够格的真正的战斗.
    可见,战斗抵抗同退却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战斗本身的持续时间不够,就在退却时通过反复多次的战斗来获得足够的时间.
    这就是先遣部队的抵抗方式.这种抵抗的效果,第一取决于这支队伍的兵力大小和地形的性质,其次取决于它退却的路程和它可能得到的支援和接应的情况.
    一支小部队哪怕同敌人的兵力相等,也不大能够象大部队那样进行长时间的抵抗,因为兵力每个阵地上进行的抵抗又能持续较长的时间并且相对安全,同时,在山地到处都有这样的阵地能利用.
    先遣部队向前推进得越远,退路就越长,通过抵抗所能获得的绝对时间就越多.但从先遣部队的处境来看,它的抵抗能力越小,所能够得到的支援就越少,退却速度也就越快(同离开主力较近.退路较短时相比).
    先遣部队可能得到的接应和支援,自然会对它的抵抗时间发生影响,因为小心谨慎的退却必定会占去抵抗的时间,因此也会减少抵抗的时间.
    要是敌人在下午才同先遣部队接触,那么先遣部队通过抵抗赢得的时间就显然不同.在这种情形下,敌人很少利用夜间继续前进,因此我们通常可以多赢得一个夜间的时间.例如,1815年齐滕将军率领普鲁士第一军大约三万人跟拿破仑的十二万人对抗,在从沙勒尔瓦到林尼这段还不足二普里的短短的路程上,普鲁士军就为自己的集中赢得了二十四个多小时.在6月15日上午9时左右齐滕将军受到攻击,而林尼会战到16日下午2时左右才开始.当然,齐滕将军遭到了非常大的损失,伤亡和被俘的人员就达五六千人.
    根据经验能得出下面的结论,当作考察这个问题的依据.
    一个有骑兵一万人到一万二千人的加强师,向前推进一天行程(三四普里),在一般地形上能够迟滞敌人的时间(包括退却时间在内),如同单纯退却时的行军时间的一倍半.可是,如果这个师只向前推进一普里,它迟滞敌人的时间十分可能为单纯退却时行军时间的二三倍.
    所以,在前卫师离主力四普里的场合(单纯退却时的行军时间大约为十个小时),从敌人在该师面前出现时起到敌人向我军主力发起攻击时止,大约为十五小时.而在前卫离主力仅为一普里的地方,敌人向我军主力发起攻击的时间,可以设想为在三到四小时以后;实际上还会在六至八小时之后,因为在这种场合,敌人为了攻击我军前卫而采取的最初的措施所需要的准备时间同前一种场合是一样的,我军前卫抵抗敌人的时间,相对地却比在前一种场合长得多.
    从这里能得出结论:在前一种场合,敌人要在击退我军前卫的当天就进攻我军主力是不困难的,在实际经验中往往也确实是这样.甚至一旦在后一种场合,敌人至少必须在上午击退我军前卫,才可能有时间在当天和我军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