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论(上)-第一卷-第四篇-战斗-第八章

儿童资源网

战争论(上)-第一卷-第四篇-战斗-第八章

    "不经双方同意,战斗是不会发生的",格斗就是完全地建立在这个思想上的.一些历史著作家,正是根据这一思想,提出了一系列妙论,得出了许许多多模糊的和错误的观念.
    这些著作家在论述中总离不了这样一种提法:一个统帅向另一个统帅挑战,而后者却未应战.
    然而,战斗是一种起了极大变化的搏斗,构成战斗的基础的不仅有双方对斗争的欲望(即双方同意战斗),而且还有同战斗联系在一起的目的.这些目的永远属于更大的整体,并且不仅如此,即使把整个战争看作是一个斗争时,它的条件和政治目的也是从属于更大的整体的.因而,要求战胜对方的这一欲望本身是完全处于从属的地位的,或者更确切地说,它是不能独立存在的,它只能看作是更高的意志赖以活动的神经系.
    "白白地向敌人挑了战"这句话,在古代民族中间,和在常备军出现的初期,比起现代来还有一些意义.古代各民族是在没有任何障碍的开阔的战场上进行战斗的,这是一切部署的依据,因此当时的全部军事艺术全表现在军队的部署和编组上,也就是表现在战斗队形上.
    在那时,军队通常都驻扎在营寨中,因此营寨中的阵地被看作是不可侵犯的,只有当敌人离开营寨,象进入比武场一样,来到开阔的地方,才有可能进行会战.
    假如有人说,汉尼拔白白地向非比阿斯挑了战,那么,对非比阿斯来说,这句话无疑是表明这一会战不在他的计划之内,这句话本身不能证明汉尼拔在物质方面或精神方面占据优势;然而对汉尼拔来说,这种说法是对的,因为它表明汉尼拔是真正希望进行会战的.
    常备军出现初期进行的大战斗以及会战的情况和古代战争类似.也就是说,一支庞大的军队必须编成战斗队形才能投入战斗,才可以指挥它进行战斗.这样的军队是一个庞大的.笨拙的整体,总是要在平原地上才能作战,在复杂地形.遮蔽地以及山地,那就既不适宜于进攻也不适宜于防御了.因此,防御者在一定程度上也从这里找到了一种避免会战的手段.这样的情况虽然渐渐减少,但却一直继续到第一次西里西亚战争.到了七年战争时期,才开始在难以通行的地形上进攻,并且逐渐普遍起来.到了现代,对那些想利用地形的人来说,地形虽然还能增强其力量,但已经不再象魔法那样能够束缚战争的自然力量了.
    三十年来,战争发展得更不受地形约束了,对于真正想通过战斗决定胜负的人来说,再也没有什么可以阻碍他去找到敌人和进攻敌人了.假如他不这样做,就不能认为他是想进行战斗的.因此,向敌人挑战而敌人没有应战这种说法,在今天无非是表明他认为战斗的时机不很有利.这就等于承认这种说法不恰当,证实他仅仅是想借此掩饰事情的真相而已.
    当然,即使在今天,虽然防御者已经不可能拒绝战斗了,但是,他只要抛弃阵地从而放弃防守阵地的任务,仍然能避免战斗.如果这样,进攻者取得的成果就是半个胜利,只能承认他暂时占有优势.
    因此,现在再也不能用向对方挑战可对方没有应战这种口头上的胜利来掩饰前进者(即进攻者)停滞不前的状态了.只要防御者没有后退,那就说明他希望会战,在他没有受到攻击的时候,当然也可以说他是在挑战,事实上这是不言而喻的.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