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论(上)-第一卷-第三篇-战略概论-第十六章

儿童资源网

战争论(上)-第一卷-第三篇-战略概论-第十六章

    如果把战争看作是相互消灭的行为,那么,就必定认为,双方一般来说都是在前进的.可是也同样必然认为,就某一时刻来说,只有一方在前进,而另一方肯定在等待.因为双方的情况决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或者不可能是永远相同的,情况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化,因而当前这个时刻对这一方就会比对另一方有利.如果双方统帅都完全了解这一点,那么,一方前进的依据同时也成为另一方等待的依据.因此,在同一个时刻双方不会都感到等待有利也不会都感到前进有利.在这里,双方不可能同时持有同样目的的原因不是一般的两极性(因此同第二篇第五章的论点并不矛盾),而是双方统帅下定决心的根据其实是同一个情况,即情况改善还是恶化的可能性.
    即使双方的情况完全相同,或者由于统帅对敌方情况了解不够,误认为情况是完全相同的,因为双方的政治目的是不同的,仍然不可能产生间歇.从政治上看,双方必定有一方是进攻者,双方的企图假如都是防守,那就不会发生战争了.进攻的一方抱有积极的目的,防御的一方只有消极的目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积极的目的,进攻的一方必定采取积极的行动.因此,即使双方的情况完全相同,积极的目的也会促使进攻的一方采取行动.
    根据这种想法,军事行动中的间歇严格说来是同战争的性质相矛盾的,因为两支军队是两个敌对的因素,任何一方必定在不停止地消灭对方,水和火永远不能相容,不到一方完全消失,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就决不会停止.但,我们对两个摔跤者长久地扭在一起僵持不动的现象又怎样解释呢?军事行动本来应该一刻不停地进行,象上紧发条的钟表一刻不停地运动一样.但是,不管战争的性质多么暴烈,它总还受人的弱点的限制,人们一方面追求危险和制造危险,同时却又害怕危险,战争中有这种矛盾,人们不会感到惊讶的.
    假若我们浏览一下战史,常常可以看到同上述情况相反的现象,在战争中为了达到目标并不总是不停顿地前进,间歇和停顿是军队的基本状态,前进却是例外.这差不多使我们怀疑上述观点的正确性.但是,虽然战史上的大量事实所证明的是这样,最近的一系列事件却恰好证明了我们前面的观点.革命战争充分表明了这个观点的现实性,也充分证明它的必然性.在革命战争中,尤其是在拿破仑的各次战局中,战争的进行达到了最大地发挥力量的程度,我们认为这是暴力的自然规律.这样看来,战争达到这种程度是可能的,既然是可能的,那也就是必然的.
    其实,如果不是为了前进,在战争中付出许多力量又怎样解释呢?面包师只是为了要烤面包才烧热炉子;人们只是为了要用车才把马套在车上.假如除了使对方付出同样大的力量之外不想得到任何其他东西,那又为何要作如此巨大的努力呢?
    关于这个原则的总的方面,我们就谈这么多,现在再来说它在现实中的变化,固然,这里只是指事物性质决定的变化,并不是指一些具体情况所引起的变化.
    在此必须指出引起变化的三个原因,它们是内在的牵制力量,能阻止战争这个钟表无休止地走下去或者走得太快.

    第一个原因是人本性中的优柔寡断和怯懦.它使行动具有经常趋于停顿的倾向,因而是一种抑制因素,它是精神世界中的重力,但不是由引力引起的,而是由斥力引起的,即是由害怕危险和害怕负责引起的.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