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年圣诞节前夕上午十一时写于斯托姆菲尔德.
吉恩死了!(吉恩.克莱门斯于一九○九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清早逝世.两天以后马克.吐温把下面这段记载拿给阿.比.佩因看,并说,"你如果认为还有价值的话,可以在某一天......适当的时候......放在我的自传的最后面.这是最后一章."马克.吐温于四个月以后逝世,时为一九一○年四月二十一日.......原编者注)
有谁曾把一位亲爱者所有那些小事......在她突然死去以前二十四小时内的事,一桩桩.一件件都写下来呢?一本书能容得下么?两本书能容得下么?我看不行.这些小事会像潮水般涌上心头.这是些天天发生的日常小事,往往并不重要,在过去很容易给忘掉......可是如今啊!如今是多么不一样啊!这些事是多么可贵,多么可爱,多么难忘,多么悲怆,多么神圣,多么庄严啊!
昨天晚上,吉恩身体好好的,满面红光.我也一样.从百慕大度假归来,对身体大有益处.我们手拉着手,从饭桌逛到书斋,坐下来闲聊,一起进行计划,进行讨论,兴高采烈的.(一点没有疑心到什么意外的事!)一直谈到九点钟......对我们来说,是不早了......然后我们上了楼,吉恩那条德国种的狗跟在后面.到了我房间的门口,吉恩说:"爸爸,今晚上跟你再会时不能亲你了.我伤了风,别传给你."我弯下身子,亲了她的手.她很感动......这我在她眼睛里看到了......她激动地回吻了我的手.然后两人照例都说"好好睡,亲爱的",才各自走开.
今天早上七点半钟我醒来,听到房门外有声音.我思忖,"吉恩又照例骑马到车站去寄信去了."接着凯蒂(凯蒂.利里在马克.吐温家里帮工达二十九年之久.......原编者注)进来,站在我床边,全身颤抖,喘不过气来,后来才说:"吉恩小姐死了!"
战士在一颗子弹打穿他心脏时是什么样的感觉,我也许知道了.
我那美丽的年轻姑娘如今躺在她的浴室里,躺在地板上,上面盖了一床被单.看起来那么平静.那么自然,仿佛睡着了一样.发生了什么事,这我们知道.她患有癫痫症.她洗澡时痉挛发作,心力衰竭.医生得从几英里外赶来.他的种种努力,跟我们在这之前的努力一个样,没有能救她的命.
现在是正午.她显得多么可爱,多么甜蜜,多么安详!她的脸多么端庄.静静地躺在那里的是个心地善良的人.
十三年前,在英国的时候,我妻子和我被一封电报像一把匕首一样刺进了我们的心.电报上说"苏西今天灵魂得到了解脱".今天早上,我得给正在柏林的克拉拉发同样的噩耗.只是要加上一句必须坚决做到的话:"不要回家来."克拉拉是在本月十一日跟她的丈夫一起从这里搭轮启程的.克拉拉怎能受得住呢?吉恩从小就崇拜克拉拉的.
四天以前,我在百慕大度假一个月之后,身体非常健康地回来了.只是由于什么意外,记者们没有注意到这件事.从前天起,我陆续收到从朋友和不相识的人那儿来的信和电报.这表明,人家以为我正病重哩.昨天,吉恩要我通过美联社加以澄清.我说,还没有重要到这个地步嘛.可是她不以为然,还说我该替克拉拉着想.克拉拉会从德国报纸上看到新闻报道啊.她四个月来日夜护理丈夫,人累坏了,又虚弱,受不住这样的打击嘛.这话也有道理.因此我就给美联社打了个幽默的电话,否认"我正在死去"的"说法",还说:"在我生前,我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来".
吉恩有点儿不安,不喜欢我对事情如此随随便便!但是我说,最好这样办,因为没有什么严重的事.今天早上,我把今天这件无可弥补的不幸通知了美联社.会不会两条消息在今天的晚报上同时出现呢?......一件是多么高兴,而另一件却多么惨痛.
我在十三年前失去了苏西.五年半前,我失去了她妈妈......她那无人可及的妈妈!克拉拉到欧洲去住了,而如今我又失去了吉恩.我过去多么阔气,如今却多么可怜!七个月前,罗杰斯先生死了......我平生最知己的朋友之一.作为人,作为绅士,他简直是完美无缺的.在过去六周之中,吉尔德又去世了,还有拉芬......我很老的老朋友.吉恩躺在那一边,我坐在这一边,在一个屋檐下成了陌路人.我们昨天晚上在这个房间的门口亲了手,说了声再会......而今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们绝没有想到啊.她躺在那一边,我坐在这里......忙着写些东西,好让自己不至于过分伤心.山上阳光多么灿烂!仿佛是在嘲弄.
二十四天以前,是七十四岁.昨天是七十四岁.今天呢?谁能估计得出我的年龄?
我再一次望了她一眼.我真不知道我怎么受得了.她的样子正跟她妈妈好久前在佛罗伦萨别墅里死后躺在那里的样子一模一样.死亡所带来的那种甜美的安静啊!它比睡眠还要美丽.
我亲见她妈妈怎样埋葬的.我曾说,我再也受不住这样的惨痛了,我再也不愿亲临亲爱者的墓穴了.我坚持了这一条.他们将于明天把吉恩送到纽约的埃尔迈拉去.我们家中灵魂已经超脱的人埋在那里.可是我不去.
仅在四天前,船进港时,吉恩就在码头上.第二天傍晚,我到这座房子的时候,她就在门口,微笑着欢迎我.我们一起玩了牌.她教给我一种新的玩法,叫做"马克.吐温".昨天晚上,我们坐在书斋里高高兴兴地闲谈着.她不许我看游廊,她正在那里为庆祝圣诞节作准备.她说早上可以准备好,然后她那个法国小朋友会从纽约来到这里......到那个时刻,就可以看到一些叫人感到意外的东西了.为了这些意外的东西,她已经准备了好些日子了.趁她出去一会儿的时候,我不太老实地偷偷张望了一下.在游廊里地上铺了地毯,还有椅子和沙发.那里还有些没有搞好的准备叫人感到意外的东西:一棵圣诞树,包着一层银色的玻璃纸,非常漂亮.桌子上还有不少闪闪发亮的东西,是准备今天挂到圣诞树上去的.有哪一只亵渎神明的手能把这些没有完工的.确实叫人家吃惊的东西从这里移走?当然决不是我.所有这些小东西都是过去四天内做的."小小的".是啊,在当时是小小的.可是如今却不是了.如今她所说的.想的.做的,没有一件是小的了.多么幽默啊!......结果怎样呢?如今只是悲怆.是悲怆啊,一想到这个就叫人落泪啊.
所有这些小事都发生在不过几小时以前......如今她躺在那里.躺在那里,什么都不再操心了.奇异......惊奇......不可思议!我过去也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可是即使经历过一千次,我还是觉得不可思议!
"吉恩小姐死了!"
这是凯蒂说的话.我没有听到敲门而床头边的门打开的时候,还以为是吉恩早上来亲我,说声早安来了.她是唯一不打招呼就进来的人.
可是......
我到吉恩的起坐间去了一趟.乱糟糟地放着一堆堆给仆人和朋友的圣诞节礼物.到处都是的.桌子上.椅子上.沙发上.地板上......到处放了东西,放得满满的.好多.好多年前,我曾见过同样的情景.在好多.好多年以前,到了圣诞节的除夕,克莱门斯夫人和我经常半夜轻手轻脚溜进婴儿室来,看一看存放在那里的礼物.那时节,孩子还小.如今,吉恩的起坐间,那样子仿佛就像当年的婴儿室.礼物还没有贴好标签......本来今天要贴标签的手,如今永远动不得了.吉恩的妈妈总是为准备圣诞节而累垮身子.在昨天和前几天,吉恩正是干的同样的事.疲劳使她送了命.疲劳使她今天早上发了痉挛.她本来已经有好几个月没有发了.
吉恩是这样充满了活力,总是把自己搞得过分劳累.每天早晨七点半,她总是骑到马背上,然后前往火车站办理她的邮件.她把信件检查一遍,然后由我来分:有些信交给她,有些给佩因先生,有些给速记员,有些是给我自己的.她料理她的一份.然后又骑上马,在一天其余的时间里,巡视农庄和养鸡场.有时吃了晚饭以后,她和我一起打打弹子,但是她往往太劳累了,玩不下去,早早就上床了.
昨天下午,我跟她谈了我在百慕大度假时设想的一些计划,以减轻她的负担.我们可以请一个管家.她那份秘书的工作,可以交给佩因先生去做.
不行......她不乐意.她有她自己的计划.结果是以折衷告终.我让步了.我总是让步的.她不愿查账单,不愿让佩因填写支票......她要继续由她自己来管.还有,她要继续担任管家,由凯蒂充当助手.还有,她要继续替我给朋友们回信.这些就是折衷办法的内容.我们两人都是用的这个名词,虽说在我看来,看不出跟过去有多大的改变.
然而,吉恩却很高兴.对我来说,能这样就够了.她以担任我的秘书自豪,我总是无法说服她放弃点儿这种不可取的工作.
昨天晚上谈话时,我说我发现一切都很顺利,她要是乐意的话,我准备在二月份回到百慕大去,从吵吵嚷嚷中再脱身开来一个月.她竭力主张我这么做.还说,要是我能推迟到三月份成行的话,她愿意带了凯蒂跟我一起去.我们就这样一言为定了.我本打算由明天那班轮船寄信去百慕大,找一所有家具的房子和用人.我本想今天早上写这封信的.可是这样一封信是再也不会写的了.
因为她正躺在这里,展现在她面前的是另一种旅程.
夜幕将临,山顶上的天际只见夕阳的余晖.
我又一次看着这张脸,我是一天比一天更爱怜这张脸了.这九个月来,我越来越了解吉恩.她长期在外,只是九个月前才回到我们这儿来.她关在好多英里外的疗养院里.她要是能再一次跨过她爸爸的门槛,那该多好啊!
要是我能叫她复活的话,我会不会这么做呢?我不会.要是一个字就能做到,我但愿我有力量卡住这个字.而我是会有这样的力量的,这我有把握.失掉了她,我就几乎垮下来,我的命真苦,不过我还是满足的:她得到了一切礼物中最珍贵的礼物而富裕了起来......这个礼物足以使其他所有的礼物相形见绌,变得微不足道......这就是死亡.自从我长大成人以后,我从没有希望灵魂已经解脱的我的朋友复活.苏西去世的时候我便是这么个想法.后来我妻子.再后来罗杰斯先生逝世的时候也是这样,当克拉拉在纽约火车站上接我,对我说罗杰斯先生那天早上突然逝世的时候,我想的是,哦,命运的宠儿啊......终其漫长而可爱的一生,多么幸运啊......幸运到了最后的一息!记者们说,我流下了悲痛的眼泪.这话是确实的......不过,那是为了我自己流的,可不是为了他.他再也受不到什么痛苦了.他在这以前一切幸运的事,与此相比,就不足道了.
我为什么要在两年以前造这座房子呢?是为了让这无边的空虚有个藏身之处么?我多么傻啊!但是我还要住在这里.对我来说,死者的亡灵使这个房子变得神圣起来.对我家的别的成员并非这样.苏西死在我们在哈特福特造的屋子里.克莱门斯夫人不会再走进这座屋子了.不过这使得这座屋子对我显得更加可爱.我进去过一次,那时候没有人租用,但见一片沉寂,显得凄凉.不过对我来说,这是个神圣的地方,美丽的地方.对我来说,仿佛死的幽灵就在我的周围,要是可能的话,想要跟我说话,对我表示欢迎:莉薇,苏西,乔治,亨利.鲁宾逊和查尔斯.达德利.沃纳,他们多么善良,多么仁慈,他们的一生又是多么可爱啊!我在幻想中仿佛一个个见到了他们,仿佛我还能把孩子们叫回来,听到他们又在跟乔治一起顽皮......他是个无与伦比的黑奴和孩子们崇拜的对象啊.有一天,他到我们家来了......一个忽然走来的陌生人......是来擦擦窗子的,而一呆就是十八年.一直到他死去.克拉拉和吉恩怎么也不肯再走进她们妈妈早年常去的纽约旅馆了.她们受不住.但是我还要呆在这间屋子里.今天晚上!这间屋子对我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来得可贵.吉恩的精灵将使得这间屋子对我永远显得美丽.她那寂寞而悲惨的死亡啊......可是我如今不去想它了.
吉恩的妈妈往往要花两三个星期采买圣诞节的礼物,等到圣诞节除夕来临时,人总是搞得很累.吉恩真是她妈妈的女儿......最近几天,在纽约到处设法购买礼物,把自己搞得精疲力竭.佩因刚在她桌子上找到了一长串名单......恐怕有五十个人......她昨天晚上分送礼物的名单.她显然一个都没有忘掉.凯蒂还发现那里有一卷钞票,是准备送给仆人的.
她那条狗今天在场地上游荡,显得孤孤单单.凄凄凉凉的.我从窗户里望见了它.她是从德国搞到的.它耳朵长长的,活像条狼.它在德国受的训练,只懂得德国话,别的什么语言都听不懂.吉恩叫它时只用德国话.因此,两周之前有一天半夜里防盗器尖叫起来,当那个不懂德语的法国厨师要狗子注意有盗贼的时候,怎么说,它也不理会.吉恩写信到百慕大来,还讲了这件事呢.这是我从她那个聪明头脑和她那能干的手里接到的最后一封信.连这条狗她也没有忘掉.
吉恩的心地再善良不过了.从童年时代起,她总是把大人给的津贴大部分都用在这样.那样的慈善事业上.担任了秘书,收入增加了一倍以后,这方面的钱也花得更大方了.对我的钱也是一样,这是我说起来很高兴,很感激的.
她对待所有的动物都很忠实,她都爱它们:鸟啊,走兽啊,如此等等......甚至蛇......这是我的爱好传给了她.她什么鸟都懂,她这方面的知识很丰富.她在做小姑娘的时候便参加了几个慈善团体......国内的以及国外的......并且一直到最后,始终是个积极分子.在这里以及在欧洲,她还组织过两三个保护动物的团体哩.
她是个使人为难的秘书,因为她还从字纸篓里找出寄给我的信件,并且给人家写回信.她认为,所有的来信都理应去个回信.她妈妈从小培养了她这种为人厚道的错误.
她信写得好而且快.只是耳朵听起音乐来比较差一些,可是学外语学得很流利.她从不让所学的意大利语.法语和德语荒疏起来.
表示哀悼的电报从四面八方的远处飞来,就像五年半前这孩子的妈妈在意大利结束纯洁的一生时的情景.它们医治不了创伤,但能减轻一些痛苦.吉恩和我昨天晚上亲着手在我的房门口分手的时候,怎么也不会想到在二十二小时以内,会收到这样的电报:
"最亲爱的朋友,从心底深处向您致哀."
从今以后,不论我在这屋子里走到什么地方,吉恩的种种遗物将会默默无言地跟我讲起她来.她的遗物,有谁能数得清啊?
她出家在外有两年之久,原本希望能医治好她的病......癫痫.她没有在陌生人手里,而是在她自己的家爱的氛围里结束她的一生,为此,我的感激之情是语言所表达不了的.
"吉恩小姐死了!"
这是真的,吉恩死了.
一个月前,我还在给就要出的杂志写些热热闹闹的文章,可如今却在写......这样的文章.
圣诞节.中午......昨天晚上,我隔一会儿就到吉恩的房间去,掀起被单,看看那平静的脸,亲亲那冰凉的额骨,回想起好久好久以前在佛罗伦萨那个洞穴般的沉寂的大别墅里的伤心之夜.我当时曾多少次轻手轻脚走下楼去,掀开被单,看着和这一模一样的脸......吉恩妈妈的脸......亲着和这一模一样的额骨啊.而昨天晚上,我又一次见到了我当时见到过的情景......这个神奇而可爱的奇迹......死亡的仁慈之手,回复了昔日少女的甜美.温柔的外形.吉恩的妈妈死的时候,过去岁月中一切忧虑烦恼与不幸的痕迹,在她脸上全都消失了,我所看到的,正是整整一代以前我所熟悉与挚爱的那洋溢着青春与美的脸啊.
早上大约三点钟,在一片寂静之中,我像人们每每在这种场合中一样,在屋子里到处游荡,默默地感到永远失去了什么,再也找不回来了,可还是不甘心,明知徒劳,还是要寻求.这时在楼下大厅里,我遇到了吉恩的那条狗.我注意到,它并没有按照老习惯跳起来迎接我,而是慢吞吞地.悲伤地走过来.啊,我想起了,自从发生了那个不幸以后,它还没有去过吉恩的房间哩.可怜的东西,难道它知道了么?我看是这样.吉恩过去在室外时,它总是跟在她身边.她在室内时,它跟她在一起,夜晚,白天,都是这样.她的起居室就是它的卧室.每次我在楼底下遇见它,它总是跟着我走.我上楼时,它也去......一路乱蹿乱跳的.可现在却不一样.我抚摸了它一会儿,走进了书斋......它却呆在后边.我上楼,它也不跟,只是它那沉思的眼睛瞪着我.多么神奇的眼睛啊......大大的,既厚道,又富于表情.它能用眼睛说话.它是只美丽的动物,是纽约警犬的种.我不喜欢狗,因为狗喜欢没来由地乱叫.不过这条狗,我一开始就喜欢,因为那是吉恩的,还因为它从来不乱叫,除非有什么缘故......每周不超过两次.
我逛到了吉恩的起坐间.在书架上,我找到了我的一堆书.我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她正等着我从百慕大回来,等我亲笔签名,然后由她寄出去.要是我能知道她想寄给哪些人,那该多好啊!可是我永远也无法知道了.我准备把这些书保存下来.是她亲手抚摸过的......这如同授予武士爵位之礼一般......如今变得具有庄严的色彩了.
在壁橱里,她藏了一样东西,是准备叫我吃一惊的......是我一直想添置的:一只挺神气的大地球仪.我一见了,就泪如雨下.我为此而感到高兴的心情,她是永远也不会知道的了.今天寄来的信件充满了对她怀念的深情:"祝吉恩圣诞快乐!"充满了她极喜爱的这样古老而仁慈的语言.要是她能再多活一天,那该多好啊!
到后来,她钱用光了,又不愿花我的钱.她就把她能省下来的衣服......很可能还不止这些......全部寄给纽约一家救济贫困的姑娘的救济院去.
圣诞节晚上.今天下午,他们把她移出了她的房间.我马上走下楼来,到停灵的书斋去.在那里,她躺在棺材里,身上穿的恰恰正是今年十月六日站在书斋的另一头充当克拉拉的女傧相时穿的那一套.当时,她因为快乐而兴奋得满面春风.今天,她的脸还是这样,还增添了死亡的庄严与上帝所赐的宁静.
他们告诉我,第一个来致哀的是那条狗.它是不请自来的,后腿站起来,前爪搁在抬架上,对它所挚爱的那张脸久久地最后一次凝视着,然后就像来的时候那样不声不响地走开去.它是懂得的.
到下午三四点钟,开始下雪了.可惜的是......吉恩看不到了!她就是爱看下雪.
雪继续下着.到六点钟,灵车停到了门口,准备把不幸的人儿带走.他们把棺材抬起来,佩因奏起了管弦乐舒伯特的《即兴曲》,那是吉恩最喜爱的曲子.然后又奏了《间奏曲》.那是为了苏西奏的!后来又奏了《缓慢曲》.那是为她们的妈妈奏的.是我请他奏的.
我凭窗望见灵车沿着大路曲曲弯弯地前进,在雪花飘飘之中逐渐模糊起来,终于消失了.吉恩在我的生活中消失了,永远也不会回来了.她从小一起玩的堂兄杰维斯......以及她亲爱的老凯蒂......正送她前往老远的童年时代的家,和苏西以及兰登一起,再一次躺在她妈妈身边.
十二月二十六日......今天早上八点钟,那条狗来看望我.可怜的孤儿!它显得很亲热的样子.从此以后,我的房间就是它的卧室了.
暴风雪彻夜不停,还咆哮了整整一个上午.雪大片大片地飘过原野,壮丽而庄严......可是吉恩不在这里,她看不到了.
下午二时三十分......这是约定的时刻.葬仪已经开始.是在四百英里以外,但是我还是能看得清清楚楚,如同我亲自在场一样.地点是在兰登家的书斋里.吉恩的棺材停放的地方,正是四十年前她妈妈和我站在那里举行结婚仪式的地方,十三年前苏西的棺材停放的地方,五年半前她妈妈的棺材停放的地方,也是我的棺材稍迟一些时候要停放的地方.
五点钟......全结束了.
当克拉拉在两周前到欧洲去住家时,那是难受的,可是我能忍受得了,因为我还有吉恩.我说,我们要成为一个家庭.我们说,我们要成为亲密的伙伴,要快快乐乐的......就只我们两个人.星期一,吉恩在轮船上接我的时候,我心里做着这美妙的梦.星期二晚上,她在门口接我的时候,我心里做着这美妙的梦.有我们在一起,我们就是一个家庭.梦成了现实......哦,可贵的真实,心满意足的真实啊!真实了整整两天.
如今呢?如今吉恩已在墓穴之中!
已在墓穴之中......我怎么能相信呢?但愿她甜美的灵魂安息吧!"马克.吐温年表"马克.吐温年表
1835年11月30日 赛缪尔.朗赫恩.克莱门斯(马克.吐温)生于密苏里的佛罗里达.父约翰.克莱门斯为低级地方法官,母珍妮.兰顿.克莱门斯.祖先有民主传统.17世纪英国革命时期,判处英王查理一世死刑的人当中,就有一个是马克.吐温的祖先.其后代移民至美国,勇敢地寻求新的天地.先移居沿大西洋十三州中的西弗吉尼亚.后迁至13州以外的南方的肯塔基州,又西迁密苏里州的佛罗里达.当年英政府便禁止越过阿勒根尼山西移.密苏里于1803年购自法国,实际上是印第安土著的天地,在1821年始建州.当时规定缅因州以自由州进入联邦,而密苏里作为黑奴制的州进入联邦.从移民迁居经过,可知马克.吐温一家实际上从出生之日起已参加了事实上的"西进"(开发西部)与"南下"(解放黑奴)的历史进程.时新开发的佛罗里达人口三百多人.他家的家庭生活和当时美国一般的农场主.手工业者和店主人差不多.家里不富裕,但仍有一个黑奴作女佣.
1839年秋 全家迁密苏里州的汉尼巴尔镇,人口450人,但为密西西比河上的港埠,有新兴镇市特色.镇上已办有报纸和印刷厂.马克.吐温在这河上小镇生活了一二十年.经常到其伯父在乡下的农庄去住,和小黑奴快活地生活在一起.这可称是他一段幸福的童年生活,也是后来创作源泉之一.
1847年3月24日 父死于肺炎.一生受母亲的影响极深.珍妮风度优雅,心灵开明,性格如阳光一样明朗,有非凡的讲话才能,讲得生动活泼,且能打动人.这些秉赋对作家的影响很大.
1848—1852年 因家世寒微,只读了小学,便辍学当了当地印刷所学徒工.报童.排字工人,一面自学并练笔.处女作《拓殖者大吃一惊的花花公子》发表于波士顿的幽默周刊《手提包》上.
1854—1857年 先后去华盛顿市.基俄柯克.圣路易斯和辛辛那提当排字工人.精力充沛.爱调皮的赛缪尔不怕艰难,不怕挫折,已开始幽默地笑着看待人生.他闯荡天下,以排字为职业,以社会为大学.
1859年 去新奥尔良.当上了领港毕克斯贝.贺拉斯的学徒,学习在密西西比河上驾驶汽轮.第二年获驾驶执照,当领港,时24岁.
1861年春 内战爆发,离开了密西西比河上领港工作.一度参加南军,任中尉,非正规部队,仅两周即离去.7月去西部内华达,任哥哥奥里昂的助手.奥里昂反对黑奴制,林肯任命他为内华达准州的州务卿,作为酬谢.马克.吐温自称为州长的秘书的秘书以自嘲.
边远西部的内华达,1848年由墨西哥割让给美国,作为加利福尼亚的一部分.赛缪尔到后不久,内华达发现金矿.1861年秋......1862年夏,加入了当时旋卷西部的"淘金潮".他买股票,申请开采,也作采矿工,发财梦未实现,但这段经历难忘,也是创作源泉之一.
1862年8月 任弗吉尼亚城《事业报》的专业记者和专栏作家.时27岁,从此献身写作.
1863年2月2日 第一次采用笔名马克.吐温,原意是"两".水深两,船即可安全通过.小学生出身的马克.吐温12岁当排字工人起即开始练笔,一边刻苦自学,平生赞佩《堂.吉诃德》的作者塞万提斯和《格里佛游记》的作者斯威夫特这两位幽默讽刺大师;也重视狄更斯的幽默技巧.特别得益于当时流行于西部和密西西比河上的民间笑话传说,以至不无怪诞色彩的幽默故事.像有关克洛格特的怪诞故事之类(可参看《赫克尔贝里.芬历险记》附录《在木筏子上》).经博采众长,并千锤百炼,后来终于熔铸成马克.吐温独特的幽默风格.
1864年 到旧金山《晨报》工作.曾目击加州一中国移民(洗衣店伙计)在大街上受到欺侮,颇为不平,写稿投寄报刊,未获刊登.时29岁,从此成为中国人民真诚的朋友,终其一生始终不渝.
1865年11月18日 纽约的《星期六邮报》发表了马克.吐温的《卡拉维拉斯郡著名的跳蛙》(简称《跳蛙》),各地多有转载的,吐温开始取得幽默作家的名声.当时民间文坛崇尚幽默,也是美国西部开发中时代的.民族的一大特色,表现了大众乐观的健康向上的风尚.
1866年3月7日 被资助参加檀香山之游,为旅游写通讯.
10月在旧金山作以幽默为基调的演讲,讲述檀香山之行,演讲获得成功.从此在语言和文字上的锤炼,越来越见功夫,和一般作家只在文字上锤炼又有所不同.选字造句,谋篇布局,越发猛进.
1867年 第一本书《卡拉维拉斯郡著名的跳蛙和其它随笔》出版.时年32岁.
到纽约,作为《阿尔达......加利福尼亚》的通讯员.后以通讯员身份,搭乘"奎克号"游览船,作欧洲之行.应出版公司之约,就欧洲之行写一本书.
在船上结识了富商之子兰顿,后通过他认识了他的妹妹奥莉薇娅.兰顿.
1868年11月17日 作第一次国内演讲旅行.在克里夫兰首次讲《美国人在国外的暴行》.
1869年 《傻子国外旅行记》出版.
得岳父的资助,成为布法罗《快报》股东之一.结识著名作家.《大西洋月刊》主编豪威尔斯,从此成为终身良师益友.
1870年2月2日 与奥莉薇娅结婚.
11月7日 生子兰顿.
1871年秋 全家迁康涅克狄克特的哈特福特新居.这个别墅式的建筑是岳父家资助建造的.
1872年2月 《艰难历程》出版.
3月19日 生女孩苏珊,爱称苏西.
4月2日 子兰顿患白喉,夭折.
1873年冬 与作家华纳合作写的《镀金时代》出版.南北战争后西部大开发,横贯东西大铁道铺设,工业开始大发展,人称"黄金时代",马克.吐温妙语惊天下,称之为贪污横行.穷人受欺的"镀金时代",镀金下面乃废铜烂铁,前途不妙.作家的审美幽默,表现了对社会变迁的认识的敏锐性与深刻性.这个词并为公众与后代史家所认同,这在文学史上尚乏先例.
1874年6月8日 第二个女儿克拉拉出世.
把《镀金时代》改编成剧本,在纽约上演,大获成功.
1875年1月 《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开始在《大西洋月刊》上发表.
1876年12月 《汤姆.索耶历险记》出版.
1877年1月 作了著名的抨击"斯文传统"的讲话.在《大西洋月刊》庆祝民主作家惠基埃生日的宴会上,应邀讲话,情不自禁地把名重一时的三位大作家朗费罗.爱.默生和霍姆斯挖苦了一顿,即抨击"斯文传统"的著名事件.这也是历时半个世纪以上的历史性的反保守传统的第一炮,也是要求思想文化面向平头老百姓现实生活的第一声.
1878—1879年 全家往欧洲旅行.
1880年3月 《国外旅行记》出版.
7月26日 女儿吉恩出生,为最小的一个女孩子.
1881年12月 《王子与贫儿》出版.
1882年 重访密西西比河.
1883年 《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出版.
1884年 开办了出版公司,由其侄查尔斯.惠勃斯特经管.
1885年 《赫克尔贝里.芬历险记》出版.麻省康克尔顿的图书委员会称此书为"无聊之作,只能供贫民窟阅读",不得公开借阅,从而开始了禁书的一段历史.(此为个别单位的动作.)另一方面,仅三个月,该书出售一万一千本.
马克.吐温办的出版公司出版《格兰特回忆录》,作家与前总统格兰特将军友情甚笃,出版其回忆录,也是为了好叫格兰特经济上得到收益.
1889年 《在亚瑟王朝的康涅克狄克州的美国佬》出版.
1890年 母珍妮逝世,享年88岁.
1891年春 去欧洲,以节省开支.从此十多年中,多半时间在国外.当时国内外学术界不少人对美国文化与美国文学评价都还不很高,往往只看重欧洲(包括英国)的文化与文学.
1894年4月16日 《汤姆.莎耶在国外》出版.
4月18日 马克.吐温办的公司因排字机生产失败,宣告破产,并表示要偿还每一分的欠债.
11月 《傻瓜威尔逊》出版.
1895年7月 开始其环球讲演,以筹款偿还欠债.
1896年5月 《冉.达克》(或译《圣女贞德》)出版.
1896年8月18日 单身一人住在英格兰,得意爱女苏西在哈特福特死于脑膜炎.
1896年11月 《侦探汤姆.莎耶》出版.
1897年11月 《赤道环游记》出版.记述了他到许多殖民地国家的见闻,揭示了英.法.俄.比等国家对印度.南非等殖民地人民的野蛮奴役与屠杀.已敏锐地虽还不无朦胧地感受到帝国主义时代正在来临,对亚非人民构成威胁.
1898年 "美国反帝国主义同盟"在1898年6月成立,马克.吐温是领导人之一.
还清了欠债.他不肯叫债主吃亏,得到好评.
1899年 短篇《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出版.乃率先揭露在美国社会伪善.金钱崇拜,已到了病人膏肓的程度.这个名篇连同其它同类作品,可称为20世纪描写社会异化.人性异化的荒诞派文学的先驱.
1900年11月23日 在纽约勃克莱博物馆举行的公共教育协会上演讲.当时八国联军侵略我国,借口为义和团事件.演讲中名句是"义和团是爱国者,我祝他们成功"."我也是义和团."
1901年2月 《致坐在黑暗中的人》在《北美评论》上发表,逐个谴责英.法.俄.美各帝国主义对中国.南非.菲律宾等国的侵略与屠杀.帝国主义御用工具称"马克.吐温是叛徒",而纽约反帝联盟散发这份传单十二万五千份.
马克.吐温又发表《施私刑的合众国》,敦促对中国人民传播教义的美国传教士离开中国:"啊,仁慈的传教士,啊,仁慈的传教士离开中国吧!回来改造那些正在对黑人施私刑的基督徒吧!"幽默大师以辛辣与锋利的幽默语言表现其大智大勇.
1904年6月5日 奥莉薇娅因心脏病逝世.
1905年12月5日 哈泼出版公司盛宴祝贺马克.吐温70寿辰.
1906年1月 请阿尔勃特.比琪罗.佩因为其作传记,由马克.吐温口授.
高尔基在俄国1905年革命爆发后到美国为革命募款,马克.吐温与豪威尔斯到其纽约寓所往访,表示支持.马克.吐温说,"从出身教育和信仰,我总是同情革命的."
1907年6月 小学出身而自学成才.成为文学大师的马克.吐温由英国牛津大学授予文学博士学位.
1909年12月24日 女儿吉恩发癫痫症,不治逝世.马克.吐温悲伤不已.《自传》在记叙其悲痛之情后至此结束.
1910年4月21日 在女儿病故后四个月,马克.吐温因狭心症不治逝世.
1916年 由佩因编删的马克.吐温《神秘的陌生人》出版.
1917年 《什么叫做人》发表.有称为悲观厌世的,有称为悲愤激越的.
1924年 佩因编订的《马克.吐温自传》(两卷本)出版.
1935年 美国各地纪念马克.吐温诞生一百周年.《马克.吐温笔记》出版.
1940年 伯纳特.特.伏托编的自传性的《马克.吐温的愤怒》出版.
1959年 查尔斯.奈德编的《马克.吐温自传》出版.
1969年 美国威廉.吉伯逊教授整理出版的《第四十四号,神秘的陌生人》出版,由"美国作家出版中心"认定为真本,而1916年的版本为伪作.真本的译本已由译林出版社出版.连同《什么叫做人》和《败坏赫德莱堡的人》等,《神秘的陌生人》又引起了论争,有人又提出悲观.厌世.虚无之说.实则如联系作家一生,一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可知在资本主义......反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反帝国主义的时代风暴中,马克.吐温像雄鹰一般搏击长空.其所谓悲观.虚无,实质上乃悲愤激越的抗议,与其后的荒诞派卡夫卡异曲而同工,都发出了平头老百姓反对社会异化.人性异化的呼声.事实上,世界上哪有过如此始终一贯坚决抨击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悲观厌世者的?实乃如同卡夫卡一类的激进悲观主义者.
1984年 美国学术界盛会庆祝《赫克尔贝里.芬历险记》出版100周年.共温海明威的名言:"一切现代美国文学来自一本书,即马克.吐温的《赫克尔贝里.芬历险记》.这是我们所有书中最好的,一切美国文学都来自这本书."并重温豪威尔斯的话:"马克.吐温是美国文学的林肯."中国读者对这位中国人民最真诚的朋友,这位世界大文豪可说理解得特别真切.
1997年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