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的成语
立地书橱---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文博。
立地书厨---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渊博
老虎借猪,相公借书---相公:旧指读书人。比喻东西正合自己的心愿,到手后就据为己有。也比喻各有各的爱好。
琅琅上口---琅琅:玉石相击声,比喻响亮的读书声。指诵读熟练、顺口。也指文辞通俗,便于口诵。
匡衡凿壁---《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后以“匡衡凿壁”为刻苦读书的典实。
开卷有益---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部分国:好处。读书总有好处。
据鞍读书---在马背或驴背上读书。后多形容学习勤奋。
九儒十丐---儒:旧指读书人。元代统治者把人分为十等,读书人列为九等,居于末等的乞丐之上。后指知识分子受到歧视和苛待。
尽信书不如无书---〖解释〗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
集萤映雪---集萤:晋代车胤少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映雪读书。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
积雪囊萤---积雪:南朝孙康映雪读书。囊萤:晋代车胤把萤火虫装在口袋里,借荧光读书。形容刻苦攻读。
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技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解释】积蓄财产,不如学点技术。
浑浑沉沉---广大貌。《淮南子·兵略训》:“天化育而无形象,地生长而无计量,浑浑沉沉,孰知其藏。”一说,“沉”当为“沆”字。参阅清王念孙《读书杂志·淮南内篇二》。
画荻教子---荻:芦苇。用芦苇在地上书画教育儿子读书。用以称赞母亲教子有方。
含英咀华---咀:细嚼,引伸为体味;英、华:这里指精华。比喻读书吸取其精华。
滚瓜烂熟---形容读书或背书流利纯熟。
挂席为门---汉初丞相陈平,好读书,在未发迹时,家里很穷,挂着破席子当门。见《史记·陈丞相世家》。后以“挂席为门”指隐士居处。亦形容贫穷或居处简陋。
腹载五车---比喻读书甚多,知识渊博。
焚膏继晷---膏:油脂,指灯烛;继:继续,接替;晷:日光。点上油灯,接续日光。形容勤奋地工作或读书。
废书而叹---因有所感而停止读书。
读书种子---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
读书三到---形容读书十分认真。
读书破万卷---破:突破;卷:书籍册数。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
读书得间---间:间隙。比喻窍门。读书得了窍门。形容读书能寻究窍门,心领神会。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见:显现。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读不舍手---舍:舍得,愿意。读书读到有兴趣时舍不得放下。
道学先生---〖解释〗指思想、作风特别迂腐的读书人。
箪食瓢饮---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大璞不完---指玉既经雕琢,就失去了天然的形态。旧时比喻读书人做了官,丧失了原来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