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一听,顿觉满目羞惭,无地自容。只好低声说:“李淳风信中之意,也是在可否之间。行与不行,你做决定就是。”
崔子玉见太宗皇帝如此,心里又有所不忍,说道:“可以是可以,只是极为困难。”
唐太宗听后顿觉失望,惨然央告:
“卿还肤的性命,不过举手之间。但太子尚在年幼,不知如何处理国家大事,卿是否可以给联三天时间,让联回到长安,把社樱交付太子,再来阴司?”
说着,太宗皇帝想起太子,不禁泪流满面,动了真情。
崔判官见太宗如此,心里也觉难受,忙劝太宗宽心,说事J隋可以商量。唐太宗一听话有转机,也便止住了哭声,随崔子玉走进衙门。刚到门里,忽听有人在东侧哭号,太宗问:“什么人哭得这样凄惨?”
崔判官回说:
“不是别人,正是建成、元吉两位太子。”
唐太宗听了觉得奇怪,兄弟之情油然而生,便欲上前相见。崔判官连忙拦住说:“两位太子已经来此多时,屡次状告陛下,口称死得冤枉,诉状凄切,所以阎王才命令将陛下追魂到此,跟他们对证。陛下如果不见到微臣而略作计较,等陛下与两位太子冤家路窄,狭路相逢,臣也就无计可施,没办法搭救陛下回到长安了。我看陛下还是不要去见为好。”
唐太宗听了这个缘由,不敢久留,匆匆忙忙来到厅上人坐。往下一看,崔判官还在一旁侍立,便叫他上堂同坐。
崔子玉回说自己官职小,不能同坐。唐太宗说:“此是阴司,同坐无妨。”
因为急着要与他商量还生之事,便不再拘礼。崔判官见状,知皇帝未曾怪自己失礼,忙上前谢坐。刚刚坐定,见善恶童子正好过来,便叫他进来问道:“你可知太宗皇帝在长安时,做过什么善事?造了多少功德?”
童子叉手回察:
“太宗皇帝没做过什么善事,也不曾抄写经卷,按阴司法令,不能还生。”
崔子玉为了开脱旧主,就问皇帝是否大赦过天下。童子说有三次,共三万六千五百多人得到赦免。崔子玉便问:“既然如此,该有多少功德?”
童子一听此话,知道判官有意开脱,就推说要问六曹官才能知道。崔判官命他速传六曹官。
一会儿,六曹官带着唐太宗的生死文簿来到厅前,交给了崔判官。判官一看,太宗皇帝应在位一十三年。连忙在“一”字下面又加一笔,改成了“二十三年”。勾改完毕,正欲转告太宗皇帝,崔子玉忽然想起自己活着的时候官职小,连皇帝的面儿都见不着,何不趁此机会,向太宗皇帝要名正官做做呢!想到这儿,崔判官手执贫版,回奏太宗勾改完毕。唐太宗一听,欣喜非常,问崔子玉是怎样改的。崔子玉就想,如果让皇帝一下便得了十年阳寿,皇帝未必让我称心,不如少说些。所以崔子玉只答加了五年阳寿。唐太宗只当他已尽力,何况年数非少,自是大喜,立刻许他天下进献贡品,尽归所有。崔子玉见五年可得财物,暗想再加五年定可给自己一名正官了,就说:“因陛下是臣昔日旧主,所以臣为陛下添加五年寿禄,同时又因臣是李淳风的至交好友,他既来信,臣自当尽力,为此又给陛下加了五年寿禄,共计十年。”
唐太宗一听,惊喜非常,说:
“难为你为联再三加寿,联很感谢,如若回到长安,不只天下贡品,连外邦进贡钱物,也都赐给爱卿吧!”
崔判官原本以为可以弄名正官做做,没想到唐太宗两次都赐给钱财,不提封官,真是有些着急,暗怪太宗皇帝太爱惜官职了。唐太宗见崔子玉受此厚赐也不叩谢,呆了半天也不说话,不解其意,便问:“联回到长安后,卿还要来朝见吗?”
崔子玉说是。太宗又问何时可以回去。崔判官不称心,有意留难,便说:“还需要陛下写一张文状,留作案底,才能送陛下回去。”
唐太宗听了有些着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