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儿郎艳遇得美姬

儿童资源网

瞎儿郎艳遇得美姬

  一年之后,同一日,两位姬妾各生一个男孩,老翁洋洋得意,冒充生父,毫无愧色。亲族邻居前来贺喜,都议为是老翁长年积德所致。不久,生下的第三胎又是男孩。此时,人们又是惊讶,又是怀疑,流言蜚语,不胫而走。

  过一些时日,又生一个女孩;再过一些时日,又生下一个男孩。一年之间已经生下五个男孩两个女孩。街谈巷议,人们不敢相信,老翁的亲族也产生疑惑,然而,因为老翁仍健在,他们也不敢公开非议。

  又过了一年,老翁病故,一场官司打起来了。老翁的亲族向官府起诉,当时正是明朝嘉靖五年。官府接状子的是两淮盐道。因为老翁的亲族都是商人,因此他们向他呈送诉状。

  盐道官看了状子,笑着说:“老翁老年得宇,有一个也就很稀罕了,怎么能象冬眠的虫子一样,一个一个都爬出来了?”

  于是,盐道官下令拘拿者翁的姬妾。到审讯一鸣时,他虽然女装打扮,但终归难以掩饰,当要动刑时,他忽然大声叫喊冤屈,说:“我长期被囚禁,今天得见天日,为何还要处罚我呢?”

  其他几位姬妾见一鸣忽然间能发声说话,都大吃一惊,顿时脸色大变。

  盐道官发觉其中必有隐情,就继续追问,姬妾们如实地说出了老翁挽留一鸣的经过,在场的官吏不敢轻信,一鸣又把乘船落江之后的经历一一察告,盐道官听到“遇贵长鸣”的语句,一心内十分喜说,说:“我原来还是治哑的御史。”因此,对此案就不再追查到底了。他怜悯一鸣是一位文弱书生,事情发生并非出自他本意,不再追究他的罪责,判定让翁族的几位商人接收老翁的遗产,姬妾母子全部归一鸣所有,老翁的近族都不敢提出异议。

  一场官司了结,一鸣携带眷属回乡,侨寓在秦淮河畔,一位娘子问他:“郎君过去不会说话,为什么到现在突然一鸣惊人呢?”

  一鸣说:“我自己也不明白,当时只觉得想说话,就开口说了。”几位娘子又惊异又感叹。

  盐道官有一个女儿,既貌美又有才学,可是到十五岁尚未定亲。她曾经写下一首《咏燕》诗:

  非向金闺借羽毛,双飞只虑近蓬蒿。

  雪衣笼内终嫌媚,霜爪风前亦惮劳。

  才吟咏到这里,下面的诗句,苦思冥想,再也接不下去了。她因而放出话来:“如果有人能把这首诗下半首续成,我就嫁给他。”

  盐道官把女儿未就的诗出示绅士,闻风前来续诗者数十人,可是都无法续成,搁笔而去。后来,盐道官听说一鸣能写诗,就派人找他续诗,当然他心中自有一番用意。

  一鸣看到《咏燕》诗的前半首,立即提笔续成:

  落月屋梁眠自稳,飞花帘幕舞偏高。

  香泥御罢清波静,又逐护烟傍衣袍。

  盐道官的女儿看了续诗,高兴地说:“夫君就是这一位。”盐道官听从女儿的意愿,就招赘一鸣为女婿。同时,他又劝导一鸣读书。一鸣参加院试报捷,后来,又将赴京都应试,他于是携带家眷西归故乡。

  当时,杜翁夫妇失去儿子,悲痛万分,互相埋怨。父母因为长年思念儿子,双眼即将失明。

  有一天,守门的人突然跑进来报信说:“公子回来了。”大家不信,都生气地斥责他。等到一鸣进入门内,拜倒在父母脚下时,父母靠近他身前仔细辨认,某然是自己的亲儿子,又惊又喜,询问他如何死里逃生,一鸣前前后后叙述了自己的经历,大家都非常高兴。一会儿,几位娘子都进来了,一一拜见公婆,大家一看更加高兴。杜翁不由感叹地说:“过去想娶一位媳妇还难以办到,现在居然娶了好几位呢!我的儿子要自已寻觅良缘的前言,果然实现了。”老双亲看着一个个孙儿孙女,满心欢喜,眼睛逐渐明亮,如同往日。

  一鸣妥善安置了妻妾儿女,就立即奔赴考场,竟然考中当年进士。一鸣不久又被朝廷点中词林,在京供职,他把父母迎进京中奉养,极尽孝道。几位姬妾凭借盐道官的势力,携带数万两金银,原来都是那死去老翁的财产,杜家从此十分富裕,成为陕西巨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