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安是东晋时著名的政治家,字安石。尽管他在少年时就崭露头角,受到不少名人的称赞,但他并不热衷于功名利禄,官府征召他为宫,遭他拒绝。
他与当时的名士王羲之、许洵、支遁等人一起寓居王羲之的家乡会稽,出则一起游弋于山水之间,人则一起吟诗作文,十分逍遥自在。
扬州刺史庾冰见谢安声名卓著,几次南下会稽,请谢安到府中任职,谢安见盛情难却,只得应召。但他到扬州只任职一个多月,便又辞职离去。琅玡王征召他为吏部尚书,谢安也写信婉拒。吏部见谢安屡不应召,发了一纸公文,明令谢安终身不得做官。
但谢安却因此而名气更大。他不将朝廷的“禁锢令”放在心上,仍和王羲之等游山玩水,吟诗作乐。谢安患有鼻疾,他在吟咏之时,鼻头有点“歙”,发出的声音与众不同且韵味十足,被称作“洛生咏”。
一时之间,不少名流争相仿效,吟咏之时,也故意“歙”着鼻子,发出很重的鼻音,但终及不上谢安吟咏时的韵味。更有甚者,有人在吟咏之时,用手捏住鼻子,发出重浊的鼻音,装腔作势,令人作呕,被时人讽为“拥鼻吟”。
谢安在四十余岁时才正式出仕,被晋孝武帝任命为宰相。当时北方的前秦十分强盛,攻占了东晋的不少地方。他派弟弟谢石、侄子谢玄为将,加强防御。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率百万大军南下伐晋,东晋朝廷一片恐慌。谢安指挥若定,派谢石、谢玄等将领率军迎击,在淝水与前秦先头部队相遇,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取得了淝水之战的胜利。谢安也因此而成为一代名相。
后来,“拥鼻吟”这一典故,用来形容学人吟咏,也用来泛指吟咏、诵读。(伊洛)
《晋书·谢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