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玉周鼠

儿童资源网

郑玉周鼠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间不仅政治上分隔,典章制度、文化习俗上也颇不相同。文化上差异的典型标志就是语言文字的不同,因为语言文字是思维及表达思想的工具。文字上歧异状况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才得以改变。

  那时,郑国人称没有雕琢的玉为璞,这是较为通行的称谓,迄今尚是如此。而周人则不同,称没有腌制的鼠肉为璞。有一次,一个周人遇见一个郑国商人,周人见商人来,欲做一笔生意,问他说:“你买璞吗?”

  郑国商人不假思索地说:“买璞。”

  于是,那位周人把“璞”拿给郑国商人,商人一看是未腌制的鼠肉,一时不知所措,匆匆忙忙地走开了。

  后来,“郑玉周鼠”这一典故,用来表示名实不符。(高洁)

  《后汉书·应劭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