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纣王:爱江山更爱美人

儿童资源网

商纣王:爱江山更爱美人

  文王姬昌即位后,任用熟悉商朝内部情况的贤士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政”,积极从事伐纣灭商的宏伟大业。

  在政治上,他积极修德行善,裕民富国,广罗人才,发展生产,造成“耕者九一,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泽梁无禁,罪人不孥”的清明政治局面。他的“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政策,赢得了人们的广泛拥护,巩固了内部的团结。

  在修明内政的同时,他向商纣王发起了积极的政治、外交攻势,争取最大限度地孤立纣王。文王曾公平地处理了虞、芮两国的领土纠纷,还颁布“有亡荒阅”(搜索逃亡奴隶)的法令,保护奴隶主的既得利益。通过这些措施,文王扩大了政治影响,瓦解了商朝的附庸,取得了“伐交”斗争的重大胜利。

  在处理商周关系上,文王表面上恭顺事商,以麻痹纣王。他曾率诸侯朝觐纣王,向其显示所谓的“忠诚”。同时大兴土木,“列侍女,撞钟击鼓”,装出一副贪图亨乐的样子,欺骗纣王,诱使其放松警惕,确保灭商准备工作能够在暗中顺利地进行。

  在各方面准备工作基本就绪之后,文王在吕尚的辅佐下,制定了正确的伐纣军事战略方针。其第一个步骤,就是翦商羽翼,对商都朝歌形成战略包围态势。为此,文王首先向西北和西南用兵,相继征服犬戎、密须、阮、共等方国,消除了后顾之忧。接着,组织军事力量向东发展,东渡黄河,先后翦灭黎、邘、崇等商室的重要属国,打开了进攻商都——朝歌的通路。至此,周已处于“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有利态势,伐纣灭商只不过是一个时间问题了。

  周文王在一次战斗中生了病,带着未能实现灭亡商朝的遗憾就死去了。他的儿子姬发继承了王位,就是后来的周武王。他继续拜姜太公为军师,并用自己的弟弟周公旦等为辅傻。君臣同心协力,上下齐心,抱定了有朝一日灭商复仇的决心。

  为了检验一下伐纣的时机是否成熟,公元前1026年(一说前1056年),周武王和姜太公率领大军来到黄河南岸的孟津(今河南孟津县东北)。消息传开,邻近部族首领们纷纷前来参战,据说有八百路诸侯之多。武王面对滔滔的黄河,对周军将士和各部族的首领们说道:“我们周国接受上天的使命,从先王起就致力于顺天灭商,拯救万民。先王不幸早逝,归天前将重任托付于我。你们要全力助我,上顺天意,下合民心。我们一起来完成这伟大的功业!”说罢下令渡河,只见人人奋勇,个个争先,千舟齐发,不一会儿便到了对岸。

  不料周军刚渡过河,武王又下令退了回来。这样一来,不仅那些前来助战的各路诸侯觉得奇怪,就连周军武士们也闹不清,不知出了什么事。

  原来,武王别有计较。他想:“商国内部虽然腐败,但到底还是有一定实力的。真打起仗来,只靠周军难以取胜。”他今天率兵来到孟津,一是举行一次渡河演习,查看一下周军备战的情况;二是借此机会,观察一下众诸侯国的态度,看他们是否真的愿意与周联盟伐纣。他看到周军令行禁止,进退有序,而前来助战的诸侯国首领们,有的带来了参战的队伍,有的只是来看看风向而已。周武王认为,伐纣还不到时间。

  回去后,周武王一方面扩充军队,积极备战,另一方面又派出侦察人员,去探听情况。周武王出兵渡河的消息让纣王大吃一惊,慌乱过后,正准备派军队迎战,又听报告说周军不战自退,于是以为周武王怯战退缩,不敢与他抗衡,就放松了警惕,继续过着那荒淫靡烂的日子。

  过了一段时间,周国派出的侦察人员相继回来,把侦察到的情况报告给武王。周武王看到出兵条件基本成熟,决定进攻商朝。

  公元前1027年(一说前1057年)正月,周武王统率兵车300乘,虎贲3000人,甲士4万5千人,浩浩荡荡东进伐商。同月下旬,周军进抵孟津,在那里与反商的庸、卢、彭、濮、蜀(均居今汉水流域)、羌、微(均居今渭水流域)、髳(居今山西省平陆南)等方国部落的部队会合。武王利用商地人心归周的有利形势,率本部及协同自己作战的方国部落军队,于正月二十八日由孟津冒雨迅速东进。从汜地(今河南荥阳汜水镇)渡过黄河后,兼程北上,至百泉(今河南辉县西北)折而东行,直指朝歌。周国大军沿途没有遇到商军的抵抗,故开进顺利,仅经过6天的行程,便于二月初四拂晓抵达牧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