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八月,兵部尚书陈新甲因家仆泄密,被捕下狱。廖、杨二人连连上疏,要求处以极刑。而当收到陈家的重贿后,他们又奔走于刑部尚书徐石骐家中,为之说情,请予免死。是非颠倒,一至于此。
皇帝本人,对朝中贿赂公行的情况,并非一无所知。一次考选新进士,他曾对近臣说:“新进士选馆,将城内金子换尽矣!”虽然如此,可没有办法来扫除积弊。
由于考选弊端丛生.皇帝不再相信此一办法能选拔出扭转颓势的真才,从而又提出用人采行“荐举”的途径。消息刚刚传出,不少人便开始活动,向朝臣们行贿托情,央求予以推荐。
崇祯十六年,农民大起义席卷半个中国,往昔千方百计钻营做官的人,几乎没有一个愿到经受过战火的地区任职。即使已被任命,都寻找种种借口,“规避不出”。
皇帝没有办法,只得亲自主持授官,在殿中供奉明太祖神位,让选中做官的人鱼贯进入,先在神位前跪拜,接着由后一人代前一人拈阄,阄上书明何州何县,一律即刻赴任,不准逃避。中选者个个愁眉苦脸,从积极行贿求职到被动拈阄授官,这又是桩少见的奇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