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是宋太祖,是宋朝的开国皇帝。据说,赵匡胤出生之时,有红光绕室闪烁,有异香盈室,经宿不散,赵匡胤也体罩金光,三日不变。但无论后人怎样附会,他还是人,还是肉胎俗种。
赵匡胤生于后唐天成二年(公元927年),祖籍涿郡,其父赵弘殷,是后周的一员高级将领。虽然如此,赵匡胤也只能读上几年的书,无力继续深造,不过,这也不是什么遗憾,因为赵匡胤本不喜欢“子曰诗云”,倒是极爱枪棒,又兼生就力大无比,在不经意间就学了一身武艺。二十一岁时娶妻,但因见跟着父亲仕途无望,就决心独闯天下。
关于赵匡胤的传说有很多。在明代小说“三言二拍”中,就有《宋太祖千里送京娘》一篇,描述他如何急人之难,又如何仗义疏色,以至弄得京娘最后羞惭自杀,让后人读后往往产生一种说不清的滋味。
据说赵匡胤力气既大,又皮坚肉厚。一次,他骑马穿过城门,没想到马忽癫狂,在狂奔中将他掀起,赵匡胤的头撞在城门的拱顶上,撞下马来。别人以为赵匡胤已经脑浆迸裂了,可他从地上爬起来,追上奔马,一跃而上。还有一次,赵匡胤看见一群麻雀在地上吃食,他猛扑过去,想捉住麻雀,没想到用力过猛,一下子撞到屋墙上,连屋子也给撞塌了。人说赵匡胤有金甲神护身,遇难不死,其实无非身强力壮兼会武功而已。
赵匡胤到处投亲告友,屡屡使他失望,以至囊空如洗,与人赌钱,被流氓围住痛打,可见其窘迫之状。在穷极无聊之际,一个老和尚送了他一点盘缠,指点他去投靠郭威从军,对于这次从军,赵匡胤也未存什么特别的信心,在路过一座庙宇时,他见人们都在占卜算卦,他带着一种玩玩的心理,也挤进人群,拿起竹签,准备算上一卦。
他先问能否当个小校,卦象不吉。赵匡胤心中愤懑,心想凭浑身的劲力武艺,连一个小校都当不上?不由激发了他倔强的脾气,就连算几卦,而且越问越大,卦象皆不吉。赵匡胤发怒,干脆问能否当节度使,仍是不吉。赵匡胤一不做二不休,节度使之上就是天子,干脆问能否做天子吧,这一次,卦象大吉。据说从此时开始,赵匡胤就树立了当皇帝的雄心大志。
在漫游之中,他见到几个文人在对着初生的旭日咏诗,见他们穷酸做作的样子,赵匡胤不禁失笑,继而豪兴大发,脱口胡诌道:
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山如火发。
一轮倾刻上天衢,逐退群星与残月。
这非诗非文非歌非谣的东西据说是龙吟虎啸,有帝王气象。
不过,五代时期,正是群雄逐鹿之时。真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近三百年的大唐帝国,一经破败,真有支离破碎之际,不仅全国不得统一,就是南北方各自的朝代更迭,亦如走马灯般地转换。唐以后的北方,经历了五个朝代:后梁(公元907年~公元934年)、后唐(公元923年~公元934年)、后晋(公元936年~公元944年)、后汉(公元947年~公元948年)、后周(公元951年~公元959年),长则十几年,短则几年。到赵匡胤投奔郭威之时,也正是郭威拥兵自立,准备取后汉而代之之日。在拥立郭威的过程中,作为禁军中的一员,赵匡胤表现十分突出。郭威在将领们的拥立之下当了后周太祖,赵匡胤也被提拔为东西班行首,当了一个中级禁军军官,总算有了安身立命之地。其实,这是次要的,主要的是通过这次事变使他知道了禁军的重要性,知道了禁军发动政变可以推立皇帝。
在军阀战争中,赵匡胤总算有了用武之地,他作战十分勇敢,可以说身先士卒,能冲锋陷阵,又机变百出,智谋迭现,为后周立下了汗马功劳。尤其他对大将柴荣表现得非常忠诚,逐渐取得了柴荣的信任。不久,郭威病死,养子柴荣继位,是为周世宗。周世宗一当皇帝,即提拔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
这个职位是禁军的最高首领,和郭威当年在后汉所处的位置是完全一样的。不久,周世宗又病死,七岁幼子柴宗训继位,孤儿寡母秉政,其艰难是可想而知的,而这时正是赵匡胤窃取帝位的千载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