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与“五国城”

儿童资源网

“坐井观天”与“五国城”

  这两位当了俘虏被流放到五国头城的皇帝死在哪里,几百年来更是一谜。最早说到徽宗死地的,是南宋文人宇文懋昭,他在《大金国志》一书中简单地说徽宗“崩于五国城”。后来的一些书籍,如清代毕沅主编的《续资治通鉴》,当代的《辞海》、《中国历史大事年表》等,均沿用此说。后二书甚至说钦宗赵桓也是死在五国城的。而距徽钦二帝死后不过几十年的南宋文人笔记《南烬纪闻》、《南渡录》等,却记载徽钦二帝并非老死五国头城,而是后来又被转徙到另一个五国城——西绵州。

  西绵州在哪里笔者尚未查到。清朝初年流放到宁古塔的爱国诗人吴兆骞,在《晓行》一诗中有句“五国城边月已微,五国城中乌未啼”。在《赠少年》中写道:“君不见徽宗埋骨空江曲,遗冢苍茫做鹿麋。”显然是说徽宗不仅死在五国头城,而且是埋葬于五国头城松花江或牡丹江边的。但根据一位专家说:吴兆骞的抗俄诗篇是他坐在宁古塔家里听从前线归来的将士们讲述而创作的。他的这两处诗句,显然是说宋徽宗是死在或埋在牡丹江边的,牡丹江边也应有一个五国城。但《宋史》与《续资治通鉴》等史书却明白记载:南宋绍兴十二年、金皇统二年(1142年),徽宗死后七年,“金释高宗母韦氏还宋,并还徽宗梓宫”。他的尸体随南宋高宗的母亲韦氏,运回南宋王朝都城临安,“奉安于龙德宫。”可见,吴兆骞见到的不会是徽宗坟墓,仅是五国头城——依兰当地的传说而已。至于有关徽宗坟墓在宁古塔牡丹江边的说法,不过是看到吴氏诗句后的猜想而已。

  尽管对宋徽宗赵佶的死地有不同说法,但《金史》、《宋史》与《续资治通鉴》等史书记载相同,可以认定是死在黑龙江省依兰县,即五国头城,葬地在浙江杭州。北宋钦宗赵桓与乃父相比,才当了不足一年皇帝就作了俘虏,被关押,与其父一起流放到韩州、五国头城。其父死后十五年,金太祖阿骨达的另外一个孙子,辽王宗干之子完颜亮杀金熙宗自立,即海陵王。推崇汉文化的海陵王完颜亮,对熙宗时改封为天水郡公的赵桓还是比较优待的,一度曾把赵桓迁到上京会宁府居住。1153年,完颜亮迁都到燕京,把他也带去。在燕京三年后,1156年六月病死,享年51岁,比他父亲多活了几年。据《续资治通鉴》、《说郛•朝野遗记》与《宋史纪事本末》等史书记载,1142年,南宋绍兴十二年,高宗之母韦氏与徽宗“梓宫”被放还南归时,赵桓跪求韦氏带信给高宗赵构,求他这位同父异母弟将其赎回,“只为太乙观主足矣,他不敢望也。”明说只求让他回国闲居,不再有做皇帝的念头。但他那位九弟因为金兵伐宋掠走了皇帝哥哥才当上皇帝,就怕他这位正宗皇帝哥哥回来,所以直到他死去,也未向金王朝提出放还钦宗赵桓的要求。赵桓死在燕京是有记载、有定论的。《辞海》、《中国历史大事年表》等说他死在五国城是不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