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死后,徐惠十分忧伤,不吃不喝,24岁就死了。由于她写过桂花颂歌,并为老百姓做过好事,人们尊她为桂花神。
爱书法,着《帝范》
唐太宗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而且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君主。他精于弓马,擅长诗书,是一位文武全才的皇帝。
唐太宗以马上取天下,在武力统一中原和边疆的过程中,多得力于骑射战术,因此对弓马特别精通。从晋阳起兵到登基做皇帝,他的生涯几乎是和弓马伴在一起的,他所用的弓箭,比平常人用的要大一倍,命中率高,威力大。他在指挥战争期间,每每乘骏马持大弓,冲锋陷阵。后来登基做了皇帝,他的娴熟的骑射技术仍然不减当年。唐太宗嗜好弓马,特别是对骏马的嗜好以至成癖。昭陵六骏雕刻,既是唐初雕刻艺术的高度成就,也是唐太宗嗜马成癖与他驰誉战场的真实写照。
唐太宗还擅长诗文和书法。他一生写了不少诗文,后来被清朝人编入《全唐文》和《全唐诗》中的就有文7卷、赋5篇、诗1卷69首。唐太宗的文章主要是政论、史论、诏勒之类,其中《帝范前后序》、《金镜》等是他的代表作品。唐太宗的这些文章大多是用骈马文体写成,注重辞藻和排列讲求对偶与用典,在形式上还有摆脱大朝以来的绮丽文风。但是,由于唐太宗是一代开国之君,具有丰富的政治经验和艰难的统治历程,所以他的文章政治色彩比较浓厚,开创了富有时代特色的贞观之风。
公元648年正月,唐太宗将他撰写的《帝范》十二篇颁赐给太子李治,并对其谆谆告诫说:“你应当以古代的圣哲贤王为师,像我这样,是绝对不能效法的。因为如果取法于上,只能仅得其中,要是取法于中,就只能仅得其下了。我自从登极以来,所犯过失是很多的: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屡有兴作,犬马鹰隼无远不致,行游四方供顿烦劳。所有这些,都是我所犯的最大过失,千万不要把我作榜样去效法。”
唐太宗非常喜爱书法,尤爱王羲之的字。他听说王羲之的书法珍品《兰亭集序》在辨才和尚那里,便多次派人去索取,可辨才和尚始终推说不知真迹下落。李世民看硬要不成,便改为智取。他派监察御史萧翼装扮成书生模样,去与辨才接近,寻机取得
《兰亭集序》。萧翼对书法也很有研究,和辨才和尚谈得很投机。待两人关系密切之后,萧翼故意拿出几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给辨才和尚欣赏。辨才看后,不以为然地说:“真倒是真的,但不是好的,我有一本真迹倒不差。”萧翼追问是什么帖子,辨才神秘地告诉他是
《兰亭集序》真迹。萧翼故作不信,说此帖已失踪。辨才从屋梁上取下真迹给萧翼观看,萧翼一看,果真是《兰亭集序》真迹,随即将其纳人袖中,同时向辨才出示了唐太宗的有关
“诏书”。辨才此时方知上当。
辨才失去真迹,非常难过,不久便积郁成疾,不到一年就去世了。而唐太宗从辨才和尚那里得到《兰亭集序》真迹之后十分高兴,将其视为神品,令当时的书法名家们临摹数本,分赐给他的亲贵近臣。唐太宗生前对《兰亭集序》爱不释手,曾多次题跋,死后又将其随葬。后来,他的陵墓在五代时被一个叫温稻的军阀盗掘了,《兰亭集序》从此失传。我们现在所见到的,都是摹本和临本,尽管如此,人们还是能从中看到它的风姿和神采。
晚年迷信
唐太宗“晚年”,由于过惯了安逸享乐的生活,渐渐地也趋向了奢侈腐化。他修复了隋炀帝在洛阳建的豪华宫室。他曾经霸占了齐王李元吉的杨妃(儿媳),还把已故大臣武士镬的十四岁的女儿选为才人,给她起了个名字叫“媚”,这就是“武媚娘”。“晚年”的唐太宗,既迷信占卜,又痴迷丹药,竟在五十二岁上英年早逝。
公元648年,天空中太白星多次在白昼出现。这本来是宇宙间天体运行的自然现象,而太史却占卜说,这应在“女主昌盛”。李世民又听说民间流传的《秘记》上说,“唐三世以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这可让李世民睡不着觉了,他的李家王朝怎能让“武王”取代呢?于是,他要想尽一切办法找到这个“武王”,把他扼杀在摇篮里。有个叫李君羡的左武卫将军武连县公正好倒霉。他的官衔、爵号、籍贯和职务里,一连串占了四个“武”字:“左武卫将军”里占了一个,“武连县公”占了一个,他又是“武安县”人,是宫城北门“玄武门”的守将,太史公的占卜正好应在他的身上,巧得不能再巧了。偏偏他的父母在小时侯给他起了个小女孩的名字,叫做“五娘”,是盼他易于养活。可是,“五”于“武”同音,正好牵连到女主之忌里去。李世民迷信占卜,简直丧失了理智,不由分说,先把李君羡贬到华州(今陕西华县)任刺使,后来仍不放心,又借故将其杀死。李君羡到死也不明白自己犯了什么罪,成了李世民迷信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