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书》中这个“香艳版”的篡位故事,纯粹是在野史的基础上加工处理的结果。也许正因为取材于野史,所以《隋书》编撰者才不敢贸然把赵毅在“非礼事件”之后极力描述的那个“进毒药”致“高祖暴崩”的情节收进官史。因为并没有过硬的证据支持“杨广弑父”的情节,所以魏征等人只能在《隋书》中采取暗示手法。换一个角度说,假使大唐的开国君臣早已掌握了“杨广弑父”的证据,那他们肯定会在起兵之初发布讨伐杨广的檄文时大张旗鼓地昭告天下,怎么可能把这个攻击杨广的有力武器一直藏着掖着,直到时过境迁之后才在编撰《隋书》的时候语焉不详地进行暗示呢?
可见,所谓“杨广弑父奸母”的故事并非信史。
但是,尽管如此,关于杨广的“妖魔化”故事还是在官修正史的记载中流传了下来,并且流传甚广,至今依然被人们津津乐道。千百年来,杨广在无数世人的心目中始终是一副面目狰狞、张牙舞爪的形象。这个既可怖又丑陋的杨广几乎就是“乱臣贼子”、“暴君”、“独夫”的代名词。
对于自己在后世被妖魔化的事实,公元604年的杨广当然一无所知。
这一年的七月二十一日,杨广踌躇满志地登上了大隋帝国的皇帝宝座。他意气风发地俯视着这片美丽的江山和匍匐在他脚下的万千臣民,压抑在心中多年的壮志、激情和梦想就在这一刻喷涌而出……
杨广坚信自己很快就能成就一番彪炳日月、照耀千古的煌煌帝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