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焘北伐柔然 西征大夏

儿童资源网

拓跋焘北伐柔然 西征大夏

  当拓跋焘大举攻夏之际,柔然见魏军方有事于西方,又屡屡侵扰边界,神麔元年(428),柔然骑兵万余攻入塞内,大掠边民而走。因此,拓跋焘决定再行北伐柔然。神麔二年(429)四月,拓跋焘治兵于南郊,分军遣将,平阳王长孙翰领军自西道向大娥山,拓跋焘领军自东道向黑山(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同会于柔然可汗庭(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哈尔和林西北)。五月,东道魏军到达漠南,舍弃辎重,轻骑奔袭。兵至粟水(今蒙古人民共和国西北部之翁金河),柔然可汗大檀闻听北魏大军来到,不及设备,只得携其家族,焚毁屋舍西遁,部落四散,畜产布野,无人收视。大檀弟匹黎先闻有魏军来攻,帅众欲来救援,恰遇西道魏军到达,被魏军击溃。拓跋焘率魏军沿粟水西行,六月,到达离平城三千七百余里的菟园水(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南之推河),魏军分兵搜讨,东至瀚海(今蒙古高原东北境),西至张掖水(今纳林河),北越燕然山(今杭爱山),原来受柔然控制的高车诸部也趁机摆脱柔然,先后归附北魏者有三十余万落之多,所获牛马百余万匹。七月,拓跋焘引兵东还,回到漠南,闻东部高车屯驻已尼陂(今贝加尔湖),人畜甚众,遂遣左仆射安原等领骑兵往攻之,招降东部高车数十万落,将他们劫往漠南北魏控制地区。十月,魏军凯旋回到平城。

  柔然的强盛,本来是靠高车部落的依附,一旦高车挣脱统治,柔然汗国的势力,便骤然削弱,可汗大檀以部落衰弱,恚恨发病而死。此后,拓跋焘在太平真君四年(443)和十年(449)又两次亲征,击败柔然,使柔然怖威北窜,不敢复南,消除了北部边境的威胁。

  击败柔然后,拓跋焘整顿了北边的镇戍。北魏在北部边境设置镇戍,起于道武帝拓跋圭时,其时,拓跋族正步入中原,为免除柔然入侵带来的后顾之忧,在边境地区设置镇戍,配备镇兵御边。明元帝拓跋嗣时,又进一步增设镇戍,在西起五原(今内蒙古包头西北)、东至赤城(今河北赤城),绵延二千多里的边境上筑长城,配置镇戍。拓跋焘在征服柔然后,对北边镇戍加以完善,使之制度化,西暨五原、东至濡源(今河北东北部滦河),三千多里的边境上,分设六镇,徙柔然、高车降附之民居之,各镇设置府司,增置吏员。不久,又诏令数有战功,兼悉北境地形的来大千巡抚六镇,经略布置。这样,就使原来仅仅为了御边而设置的镇戍成为边境一级地方政权,兼理军民政务。此后,这一套镇戍制度便相沿传至北魏末,直到六镇起义后,才改镇为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