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虫秋语,乍响瑶阶,旋穿绣闼,深入画屏,喁喁然好似声声倾诉。
庭廊空洞,岁晚苍茫,小平帝一个人独坐寒光,再也没有了祖母的关爱,祖母的心疼。冷风凉人,一个身披薄翠的妇人悠悠然从远方走来,她的眼圈红红的,眉上带着一缕忧思,一种彷徨。
她缓缓的走到了小平帝的面前,轻轻的将他抱起,一齐陪他看着远方的冷月,天片的孤云。这个妇人,便是平帝的亲生母亲──卫姬。
从此,他们母子便要相依为命,孤独的面对整个天下,整个大汉了。
公元前一年,哀帝驾崩,平帝即位,时年平帝只有九岁。
九岁的平帝,离开了熟悉的母亲,离开了熟悉的中山,独自来到了长安,来到了未央宫。未央宫,金碧辉煌,高大雄壮,然而这里的一切并没有让平帝感到荣耀和壮美,这些无情的事物只是让他感到了无限的陌生,无比的孤独。
躺在冰冷的床榻上,平帝离恨万千,哀思不断。寒瑟的夜风吹过,轻薄的窗帘随风而起,寒意凄凄。忽地,平帝的四肢又不由得颤动了起来,他的嘴唇、手足、十指变得铁青。深沉的疼痛折磨着他的躯体,鞭打着他孤独的心灵。
一声凄厉的惨叫划破苍穹,盈盈的在未央宫里回荡,飘扬。
第二日,平帝拖着重病的身躯上朝了。
身畔,太皇太后王政君,大将军王莽都端坐朝堂。他也只能将疼痛强忍,将苦难挨住。金銮宝殿上一个时辰的端坐,让平帝不堪重负。
当退朝时,平帝已经站不起身了,他颤巍巍的扶着椅侧,从龙座上躬起身。他艰难的一步步走下皇塌,每一步都让他感觉到钻心的疼痛,无比的折磨。
看着自己不堪的身子,平帝的泪禁不住流了下来,他愈发想念自己的故国了,也愈发想念自己的母亲了。
而在千里之外的中山国里,平帝的母亲卫姬对平帝的思念也越来越深。
卫姬想尽了一切办法,希望能与儿子团聚。她通过了各种渠道、拜托了各种人疏通关系,只希望能到长安与儿子团聚。可是,王莽却以她儿子平帝的名义颁赐诏书给其母卫姬,不让她来长安。
卫姬因思念儿子而日夜啼哭,可是又有什么用呢?母子之情比起政治需要来,简直太微不足道了。
即使卫姬贵为王后、王太后,满朝文武也不会因为关注、安慰一颗母亲的心而牺牲政治利益的。
寒树沙沙,秋风瑟瑟,无助的卫姬只得和她的兄弟卫宝、卫玄等一些人谋划,希望能用一些非正常手段让她去京城与儿子团聚。
而思子之痛麻痹了卫姬的大脑,她不知道她的非正常手段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因为利用这些手段会给掌权者提供*的借口。在这一点上,王莽一点也不含糊,他毫不留情地杀光了卫氏家族,只留下卫姬一人——皇帝的生身母亲。
看着发生过的一切,卫姬无奈了。
晚风习习,凉夜如水,泪水模糊了卫姬的双眼,反射着寒光点点。冰冷的夜,是如此的漫长,如此的无聊。
水色皓月,冰凉刺骨,照耀着大汉的天下,照耀着断肠人的心。
长安城里,流水落花,秋色几度,平帝的并日渐严重了。
而王莽的权势也日渐庞大,日渐根深蒂固了。
公元前三年,王莽威逼平帝,立了自己的女儿为皇后,是为王皇后。
枯叶下,斜阳照水,轻浪卷卷,沉沉千里,未央宫里酸风凄凄,凉透人心。古老的宫宇,寒窗低低,井桐飞坠,一川落红。
金床玉枕,掩不住刺骨哀愁。
秋气巍巍,瑟瑟萧雨,好不离落。木门掩映处,一缕芬芳麝入,平帝转头望去,却是一盏红烛,一片温柔。
只见一位妙龄少女着一身淡紫色衣裙,正羞涩的站在门后。身上绣有着小朵的淡粉色栀子花。头发随意的挽了一个松松的髻,斜插一只淡紫色簪花,显得几分随意却不失典雅。略施粉黛,朱唇不点及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