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罗又想起了他的附离。它总是在夜晚,循着少年盟罗的短笛声穿过山野,立在茫茫夜色里倾听他的心事。只是这一切,都终将成为往事。
天还没完全亮,盟罗就被母亲唤起,没有过多的解释,盟罗和父亲与哥哥就分别了。盟罗偷偷抹了一把眼泪,跟着一脸平静的母亲和部族里的十几对少年男女,外加十个护卫悄悄踏上了南下的路。
一路上,他们不敢靠近有人烟的地方,更不敢靠近大道。白天隐蔽休息,晚上匆匆赶路。风餐露宿了近两个月,他们终于靠近了汉地边界。听母亲说,从前汉人由于内乱,国力不如匈奴强大,经常被匈奴人欺负。直到三十年以前,一个叫赢的王一统天下,率大军北上,将匈奴人击败。这汉地边界才得到了安定。可惜赢的王朝只持续了一十六年,赢一死,汉地就陷入了战乱,如今新的朝代建立,国力还弱,不能和匈奴人武力对峙。所以,边界上虽有通商往来,但大多数汉人对关外来的外族人,尤其是匈奴地界过来的人,还是非常警惕的,所以到了汉地,大家要小心,少开口,更不要惹事。众人都点头一一记下。
静姬从包袱里找出两套汉人的服装,一套自己穿着,一套让盟罗换了,将盟罗的头发仔细梳好,看了看,笑道:“好个俊小哥儿。今天边界开市,和娘去商埠上转转,买几套汉人的衣服,顺便打听一下你父亲那边的消息。等一会到了集市,你不要说话,装哑巴好了。”
静姬命族人原地安扎等待,然后和盟罗骑着马赶往商埠。天过晌午,两人才到集市外,有些商人已经做完了交易,准备回去了。静姬好不容易用皮毛换了些布料衣服,顺便刻意地和一些商户交谈。一些匈奴人见静姬是汉人,却能说一口流利的匈奴语,深感有趣,倒愿意多聊几句。直到收市,静姬才勉强购全了需要的东西,准备离开。盟罗忽然发现收拾东西的母亲脸色惨白,心里猜测,母亲莫不是有了父亲的消息?难道父亲和哥哥出事了……
回营地的路上,盟罗拉着母亲的马道:“娘亲,告诉盟罗吧。父亲和哥哥不在,我就是家里的男人,母亲不要瞒我。”
静姬看看儿子,将目光投向远方暗色的天空,半晌才缓缓地说:“阿古录的营地着了大火,人们传说你和我及族里的一些弱小被大火烧死。造的箭也被烧毁不少,大王子监工不利,被送到月氏国当人质去了。一些阿古录族人受了罚,你父亲和哥哥被抓了起来,不知道……生死。”
静姬垂下了头,不让儿子看到自己眼眶里的眼泪。
盟罗抓紧了马缰绳,母亲的话如同炸雷,轰的他心惊。自己该怎么办?冲回去救哥哥和父亲?就凭自己?
盟罗心事重重地跟着母亲回到营地,一宿不眠。
天亮,静姬发现盟罗留下的书信,信上说,他要去月氏找到大王子默度,这个人也许是救出父亲和哥哥的惟一希望。静姬急得直跺脚,拽了马去追,喊哑了嗓子,但见黄沙蒙蒙,原野苍苍,那里有盟罗的影子。看看身边可怜巴巴的阿古录族少男少女,静姬不得不强打起精神,命令八名护卫继续寻找盟罗,并定于三个月后在关城商埠会合,只留了两个护卫,带领孩子们分批入关。
静姬一行入关还算顺利,她带着孩子们绕到偏僻的小巷中,开始打算下一步如何行动。逃出来时,盟罗的父亲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了些上好的皮毛和宝石,统统交给了静姬。如今,静姬需要用这些东西做些经营,养活自己和十几对孩子。
忽然面前的一扇小门“吱呀”的打开,里面出来一个绿衣的美貌姑娘。
那姑娘看着静姬微微笑道:“还记得我吗?”
静姬盯着那姑娘看了好一会儿,只觉得有点眼熟,就是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看那姑娘模样,应该不超过二十岁,静姬想想被掳到匈奴已近四十年,如今都快五十的人了,不由笑了。
“小姑娘认错人了吧,民妇命苦,背井离乡近四十年,如何认得姑娘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