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为何重阳节登基称帝?
九九重阳,不仅与“久久”同音,而且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包含着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而此时武则天已经六十七岁高龄,年己古稀,因此,她希望自己能生命长久,健康长寿,永远君临天下,把持“武周王朝”的朝政。
然而,让这位一代女皇没有想到的是,在她登基称帝之后仅仅过了十五年,也就是偶神龙元年,即公元705年正月,朝中大臣张柬之、桓彦范、崔玄、敬晖等人联合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发动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迎唐中宗复位。同年十一月,武则天撒手人寰,享年八十二岁,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
武则天去世后,在唐朝京师长安西北方向的梁山之上的陵墓前留下了一块“无字碑”。自古道:“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多少人为了留名,费尽心机自己树碑立传。那无处不见的墓志铭,可谓应有尽有。但是,一代女皇的墓碑竟然没有刻一个字,这让无数的后人产生无尽的猜想。也许是这位千年前的一代女皇,当初就有一点“自知之明”,所以她为自己立下了这块“无字碑”。她想用无字的空白,留给后人一份神秘的答卷,让历史去填写自己的功过是非。如今,这块“无字碑”依然站立在梁山之上,默默地诉说这位一代女皇的千秋功罪,诉说千年前的那段血与火、情与欲的沧桑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