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太上皇博弈的太监

儿童资源网

与太上皇博弈的太监


  
  李隆基正睡得昏昏沉沉的,听说是鸳鸯枕,立即从床上坐起来。刘海打开包袱,里面却只有一只瓷枕了。
  
  李隆基一眼就认出了鸳鸯枕,立即老泪纵横,说:“这枕头,我本想这辈子再也见不着的,没想到……”又问刘海,“另一只枕头呢?”
  
  刘海忙解释说:“太上皇,这鸳鸯枕是我父亲从安禄山敌军中所得,现在我父亲死了,我也不知另一只的下落,只是找到一只就献上来了。”
  
  李隆基叹了口气,说:“唉,罢了,罢了,人都不能齐全了,何况枕头呢?”又摆了下手,说:“赏他十两纹银。”高力士在下面应了一声,就把刘海领出来。
  
  高力士向太上皇献了瓷枕后,这几天一直在观察他的动静,见他没事就拿起瓷枕来,来回地摩挲着,还叹气:“可惜只有一只,两只再也凑不到一起了。”他知道太上皇睹物思人,又想起在马嵬坡死去的杨贵妃了。
  
  高力士便趁机进言:“皇上,那对鸳鸯枕或许还能找到呀。”
  
  这句话正说到李隆基的心坎里.就问高力士:“怎么个找法?”
  
  高力士说:“就算百姓人家丢个东西贴张告示还能找到呢,别说咱们皇家了。”
  
  李隆基觉得有理,他立即吩咐高力士,贴出告示悬赏,不管花多少银子,都要把另一只枕头找到。
  
  高力士马上按太上皇的意思写好了告示,悬赏另一只鸳鸯瓷枕,并把瓷枕的图案画在上面。告示上说,谁要是能找到那只瓷枕,就能得到赏银一百两。为了鼓励大家踊跃献枕,凡是来献枕的人,都能得到十两赏银。
  
  三、生财自有道
  
  这告示一贴出去,京城里立即一片哗然。献枕都有钱拿,这等好事岂能错过,不到一天,兴庆官门前便排起了长长的献枕队伍。那些太监也忙了起来,每个来献枕的人,都要把枕头经由太监传到太上皇那里,让李隆基验看了,然后再给赏银。
  
  第一天,献枕的有好几百个人,第二天,来的人更多了,第三天、第四天……献枕的人依旧源源不断。
  
  那些太监看到这么多人来献枕,都高兴得合不拢嘴。原来,太监们给百姓传枕头不能白传,都要从十两赏银里抽二两银子,作为上传费。百姓也乐意,反正还能赚八两呢。
  
  而这就是高力士的心机。当初他在宫门口悄悄对刘海说的,就是让他先献一个枕头。因为两个一同献出去,他最多能得几十两银子,如果献出一个去,另一个便会不断地升值……这样一来,那些太监有了发财的路子,再也没有怨言了,高力士的危机化解了,他想,小三子呀小三子,你以为克扣月钱就能把我弄死呀,你太嫩了点。
  
  兴庆官前就这么一连收了十几天的枕头,李隆基在宫中看枕头都看烦了,也没找到真正的另一只鸳鸯枕。由于他太想念杨贵妃,急于让这对鸳鸯凑在一起,就让高力士将赏银提高到一千两。
  
  这样一来,献枕的人更多了,有人还从别处收了瓷枕,再到兴庆宫来卖,拿献枕当成买卖干起来了。那些太监也不分辨,反正每个枕头他们抽二两银子,别的都不管了。
  
  又过了十多天,也没见鸳鸯枕出现,李隆基坐不住了,又下旨说赏银提到一万两。
  
  这下,全京城都轰动了。
  
  就在这一天,有一个人怀里拿着个包袱,来到兴庆宫门前。那个人就是之前来献枕的刘海。高力士见到刘海,笑了一下,说:“你终于出现了。”
  
  刘海说:“公公叫我到一万两的时候出现,我怎么敢不出现呢?”
  
  高力士就领着刘海进宫。
  
  在李隆基床前,刘海打开包袱,露出里面的瓷枕。李隆基拿过瓷枕来,反复看了几眼,激动地说:“是它,就是它。”说着,又拿起以前那只瓷枕,将两只瓷枕放在一起,泪水就流了出来。他摆了摆手,说赏。
  
  高力士应了一声,脸上得意地笑着,要知道这一万两银子到手,自己能从中抽五千两。
  
  高力士正要领着刘海去领赏银,宫殿里却突然闯进了一伙御林军,把高力士和刘海团团围住了,为首的是李辅国。
  
  高力士指着李辅国,怒喝道:“大胆李辅国,竟然私闯兴庆宫,你还把太上皇放在眼里吗?”
  
  李辅国却说:“我是奉皇上之命来保护太上皇的。这个献枕人根本就是个骗子,来人,把这个骗子抓起来!”
  
  上来几个御林兵就把刘海抓起来了。
  
  李辅国又冲着高力士冷笑了一声:“高公公,你放任那些不三不四、身份不明的人频频进入皇宫,不顾太上皇的安全,万一有刺客怎么办?”
  
  高力士被问得哑口无言。
  
  李辅国又跪下来说:“启禀太上皇,奴才是奉了皇上的命令,来接太上皇人皇宫的,兴庆官周围人员太杂,皇上日夜难安,想还是把您接到皇宫里才安全些。”
  
  李隆基虽然老了,却不糊涂,说:“皇儿恐怕是为皇位日夜难安吧?我只是想找一对鸳鸯枕,重温过去的梦,可他还是不放心。现在想想,过去的都过去了,还找它干什么呀,人都不在了,更何况是物呢?”李隆基颤抖着双手把那对瓷枕举起来,重重地摔下去。鸳鸯枕瞬间在李辅国面前碎了一地。
  
  以后的事,对高力士来说简直是做梦一样。当天他便陪着李隆基迁到皇宫里。没过几天,他就被从太上皇跟前调开,彻底没了依靠。几天后,他又从皇宫被调往巫州,可等快到巫州的时候,身后却来了皇宫的快马,带来了圣旨,要把他转调到郎州,一刻也不能停留。巫州离着郎州路途遥远,可圣旨不可违,高力士只好又往郎州赶去。
  
  四、送命因贪财
  
  又经过半个月,高力士刚到郎州,又来了圣旨,要把他调到巫州。
  
  高力士本就年老体衰,如何经得起这么折腾,心想,这是李辅国存心要他的老命呀。而那个传旨的太监,就是当初他打听李辅国的袁公公,高力士一抱拳,说:“袁公公,我这副老身子骨,不想再走了。我只求袁公公给我个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袁公公说:“高公公是皇宫里的老人了,你既然要真相,我就让你死个明白。”
  
  袁公公就对高力士说,李辅国是个睚眦必报的人,他对高力士怀恨在心,可高力士有太上皇撑腰,他没法下手。就想先把太上皇扳倒了,再对高力士下手,那就易如反掌了。可怎么才能把太上皇扳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