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使”夜访

儿童资源网

“大使”夜访

  张祖渠

  我们回到了密林边的一座竹楼上。阿林是这座竹楼的女主人。

  竹楼完全仿照傣族民居建筑,楼上有阳台,有厅堂和房间,还有简单的生活设施。紧挨着阿林卧室的两个房间,是为国内外的动物学家们到林中进行野象考察和研究而准备的。然而,大多数时间就阿林一人。她一住就是3年多,我被深深感动了。说起往事,我问阿林:“你住在这座竹楼上,不寂寞吗?”

  阿林笑了笑,说:“热闹着哩!知道吗?我这是生活在‘野象王国’的‘领地’上呀!”

  我凑趣地说:“你侵占了人家的‘国土’,不怕引起‘领土纠纷’吗?”

  护林员立即搭腔道:“人家还派‘大使’来过哩!”

  想不到我无意间的这句玩笑话,竟然引出了阿林和野象打交道的一段趣事。

  竹楼落成时,正逢热带雨林中的雨季。

  阿林住进竹楼的第一个夜晚,虽然小河那边的公路旁有个保护站,住着几位护林员,心情难免还是有些紧张,担心有野象或其他动物的偷袭。入夜之后,竹楼周围不断响起树枝的折断声,还有野象的吼叫。她紧闭门窗,希望那些声响变得小些、轻些,可不知为什么,越是不想听见,声响越是刺耳,弄得她简直无法入睡,睁着眼睛熬到天明。

  第二天夜晚,一夜大雨。风声、雨声、雷电声,淹没了村中的一切声响。阿林趁机睡了一个好觉。次日清晨,她刚走下楼梯,不由大吃一惊:“啊!昨夜有野象来过……”阿林仔细地凝视着竹楼周围那些杂乱的野象脚印,心想:它们是前来保护?侦察?还是在酝酿一场攻击?

  野象连续几个夜晚的骚扰,护林员们也认为可能与竹楼的出现有关。有人说:“‘侵占’了人家的‘国土’嘛,岂能没有一点反应?”护林员们一再叮嘱阿林:“你千万别逗野象!它们的‘外交政策’也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阿林渐渐地习惯了野象的干扰。一天子夜时分,一阵断断续续的树枝折断声,在寂静的山林中显得格外清脆,一头雄性野象正冲着它们“国土”上的新建筑物走来。

  “它来干什么呢?”出于职业的缘故,阿林侧耳细听。今夜的来访者较之过去那些野象的行为似乎“文明”多了,不知它为何光临。稍微迟疑了片刻,她决定作一番观察,便起身走出房间,“嗒”、“嗒”、“嗒”地把厅堂里的电灯全部开亮,既表示热情接待,又为自己壮胆,也便于看清来客如何动作。

  那一方,来客却迟迟不肯露面。只听得树枝折断的声响由“叭”、“叭”的脆响,逐渐变成“稀里哗啦”的杂乱声。阿林心里明白,这是巨大的物体挤压灌木丛发出的特有声响。她循声搜寻对方的身影,来客仍藏在灯光所不及的密林之中。不过,阿林已闻到了植物新鲜的体汁味儿,混杂着泥土和野象特有的、类似野象粪便的气味。渐渐地气味儿越来越浓,声响越来越大,这个庞然大物正踩着山坡上松软的土地,一边撕咬着绿色植物,一边向竹楼走来。

  “噗!”野象喷着鼻子,终于走出了灌木丛。

  “你好!大象。”阿林立在阳台上,友好地与这位热带雨林中的大朋友见面了。

  野象面对竹楼,愣愣地站住了。

  “它在想什么呢?”阿林在暗暗思忖,也许,建造这座竹楼惊动了“野象王国”的居民们。它们纷纷表示愤慨和不满,导致前些日子的夜间“抗议”。那么,今晚光临的这一位,不闹不叫,盯住竹楼不动,它是前来进行“调查”?还是准备解决这宗“领土纠纷”?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