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饮料杯有没有问题?”
“饮料杯还有盖子我们都已经检查过了,没有问题。”
江一帆不甘心地追问:“真的没有任何可疑之处?”
鉴证科的同事满脸的不高兴,指了指装在证物袋里的饮料杯,道:“要是你对我的检测结果不满意,可以拿到省局去做二次检测。”说着转身去干另外的事了。
此时江一帆也顾不得得罪同事了,戴上手套拿上那个饮料杯说带回办公室再研究一下。
这是一个很普通的400毫升装的一次性塑料杯,很多冷饮店都用这种杯子。吸管也是那种奶茶店常见的、褐色的塑料管,正好可以插进杯盖上的小孔中。何友顺买了一打杯子跟吸管放在房间里,他喝的青柠水都是他自己调制的,调制好就装进饮料杯,插上吸管就可以随时喝。
江一帆拿着这个杯子跟何友顺房里的其他杯子作了对比,并没发现什么不同,他又查看了杯盖,为了方便比较,他顺手把插在杯盖上的那根吸管抽了出来。忽然,他的心里微微一动,将那根吸管放在手指上掂量了一下,又取过另外几根没用过的吸管,同样掂量了一下。
江一帆家里从他祖父开始就是开中药铺的,虽然他没有继承祖业,但是从小对抓药配药等事并不陌生,也因此练就了一手掂分量的本事。几钱几两的草药,到了他手里,都能估算个八九不离十。他发现何友顺被害时喝的那杯饮料的吸管,明显比其他几根吸管要重一些。鉴证人员查看了杯子和杯盖,却漏掉了这根吸管。
江一帆立刻将吸管重新送到鉴证科,果然,在这根吸管里发现了一个用焦糖制成的中空管子,大小正好贴合住吸管内壁,当然了,凶手在糖管里面加入了提炼出来的花生精。“双层吸管”并不会影响吸食饮料,因此很难被发现。当何友顺用这根吸管喝饮料时,自然也就吸入了花生,导致气管肿胀,窒息而死。
江一帆感慨道:“凶手真狡猾,居然想出这样的杀人手法,不过,他到底是百密一疏,要把粘稠的糖浆搓成管状,不论多么小心,想不留下指纹是极难的。”说着,他问办公桌另一头的肖玲:“焦糖管上的指纹提取结果怎么样了?”
肖玲刚给鉴证科打完电话,欣喜地道:“江队,好消息,鉴证科的同事不仅提取到了清晰的指纹,还找到了匹配的人!”
“是谁?”
“节目组的朱坤,也就是朱制片!”
7.真凶落网
当被带到警局审讯时,朱坤出奇地平静。似乎他对这一天的到来,早有心理准备。他承认焦糖管是他制作的,并把动了手脚的吸管混进了何友顺放在房间里的备用吸管中,这样,何友顺什么时候用这根被加了料的吸管,什么时候就会送命。
手工制作焦糖管对训练有素的厨师而言并不难,但对一个普通人来说,可不容易。不过,随着调查的深入,这个疑问也得到了解答。虽然朱坤在电视台已经干了很多年,但在成为电视人之前,他曾经在厨艺学校接受过培训,也正是因为这个背景,电视台才选择他作为顶级厨神的执行制片。
杨东案中,尸块的刀口整齐,因此警方一直将嫌疑人锁定在参赛厨师身上,当知道朱坤有过厨艺训练的背景后,两起案子自然联系到了一起。
对此,朱坤直认不讳,道:“我利用制片人的身份,把杨东引到厨房,用厨房里的剔骨刀杀了他。分尸是因为,剧组每天会丢弃大量的废弃食材,把尸块混在其中,很容易掩人耳目。”
凶手认罪,案子就可以顺利了结了。可是,江一帆还是无法释怀,因为,他始终想不通朱坤为什么要杀杨东和何友顺。对于杀人动机,朱坤一直保持沉默,什么都不肯说。
这天,江一帆从外面回到警局,远远地看到一个女人离开的背影,觉得有点眼熟,就问肖玲刚才谁来过了。
肖玲说:“是蒋文清,她说马上要回老家了,离开前想见见朱坤,不过我跟她说,案子审理期间不接受探访,她就失望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