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虎啸

儿童资源网

杏林虎啸

  “活华佗”的忧虑不是多余的。数天以后,他被“召”进了“肃反委员会”。

  “我是行医的,凭啥唤我到这地方来受审?”“活华佗”愤怒地提出了质询和抗议。

  “你可明白自己该当何罪?”端坐在上首的那位审判官正在翻一册宗卷,连头也没抬。

  “你们不要诬陷好人,滥杀无辜!”“活华佗”气愤已极,竟忘却利害关系,大声疾呼起来。

  “放肆!”审判官在桌上“砰”地擂了一拳,抬起了头,目光似剑,笔直刺了过来。

  就在这一瞬间,“活华佗”猛然大吃一惊:天哪,这位审判官竟是那位被自己救活过来的陌生人!

  杏林虎啸(2)

  特派员颠倒是非

  活华佗无辜下狱

  不错,这位审判官果然是数日前被“活华佗”亲自救活,死里逃生的那位陌生人。他叫刘丰,是湘赣特委派遣前来指导“肃反”运动的特派员。因他手上握有“尚方宝剑”,因而也就掌着生杀大权。

  这刘丰年纪轻轻,平步青云,被上级授以重任后,更加沾沾自喜。上面打雷,他就下雨;领导一句话,他便奉为金科玉律。在这场“肃反”运动中,他更是好大喜功,大开杀戒,宁左勿右。搞得红区军民人心惶惶,他却反而变本加厉,耍出了一个又一个的花招,诱捕那些所谓的“隐患”。

  据说有一次,他在山里撞见了几位挑板子的山里老俵,便指着说:“这是‘AB’团分子!”让手下人给拿下来,严刑逼供。果然全都招认了,第二天便陈尸在乱葬岗上。

  有人问特派员,如何慧眼识奸?刘丰笑着解释道:“他们挑的木板不就是一个‘A’字?我就瞧出了这暗号。”

  原来,山里人挑木板,总是将两头的板子顶上靠拢,下面放宽,中间插上一条木扁担,活脱脱的一个“A”字形。这种挑法乃是上千年、数百年的老祖宗流传下来的,想不到今天竟成了置人于死地的把柄。

  所以,这番“天机”泄露以后,众人一个个惊得目瞪口呆,半晌说不出一句话来。

  刘丰以为众人给这触目惊心的阶级斗争吓呆了,反倒大言不惭地吹嘘起来:“肃清这些隐患,一靠脑灵眼尖,二靠手狠心肠硬!还要善于捕捉战机,主动出击。”

  为了捕捉“战机“,主动出击,刘丰还经常微服私访,深入到四乡各个村子,搜集情况,尤其是关注对这场“肃反”运动有抵触情绪的言论。这样一来,“活华佗”的不少“反革命”言论,自然记上了特派员的宗卷里。

  只因刘丰还未与“活华佗”见过一面,只是听说这郎中先生在红区内德高望重,还替不少红军高级领导人治过病,所以不敢贸然下手。

  那天,刘丰顶着毒辣辣的日头,独自下乡去搜集党代表胡雷的“反革命”言行,不承想,在这半路上中了暑,被痧作倒在地,几乎毙命。幸亏遇上“活华佗”这位大救星,妙手回春,救了他一条命。

  按理,刘丰应当对“活华佗”感恩戴德了。可是,这位无毒不丈夫的特派员硬是一颗铁石心肠,毫不领这个情。尤其是当他搜集到“活华佗”的大量“反动”言行之后,更决定把他当作一只“老虎”来打,以期达到杀一儆百的目的,进一步树立自己的威望。

  就这样,这位誉满杏林、闻名遐迩的名医,一夜之间,竟成了“肃反”部门的阶下之囚。

  铁面无私的特派员,面对着这位有过救命之恩的恩人,首先来了一番自我剖白的表演:“方先生,咱们打开窗子说亮话。公归公,私归私。革命不能掺半点假,你于我私人有恩,我自当牢记心间,但今天在公堂上,咱们就不能讲这交情了,你得老老实实坦白交待自己反革命的罪行!懂吗?”

  “反革命?”“活华佗”嘴角边发出了一迭连声的冷笑,“鄙人在翠屏峰下放着安乐窝不恋,宁愿跑进红区来受苦遭累,来为红军指战员驱疾治病,挽救过无数同志的性命,其中包括你这位审判官大人在内。试问,世上有这样心地善良的反革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