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易学奇人——瞎子方玄

儿童资源网

民国易学奇人——瞎子方玄

  “什么,去做算命先生?”龚逸清殊感意外。

  “我要自食其力,这是最好的机会,也是唯一的出路。”方玄申辩道。

  龚逸清看着外孙那副一本正经的样子,沉默良久才缓缓言道:“小玄,算命这一行开口饭,不是好吃的。即便拜师学艺,也得三年五载才能出师。满了师,也难免要经常出些差错,挨人家的骂呢。这是一个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行业,我劝你还是息了这个念头吧。”

  “外公,算命、占卜究竟有多少种类,我且不管,易经的占卦方法,我是懂的;测字的方法,我也略知一些。所以我的算命、占卜,只用此两法。王半仙是以万变之法应不变之事,我则用此两种不变之法去应万变之事。开始自然生疏些,但经验可以积累,日子一长,功到自成。”方玄胸有成竹地言道,“只要据卦、字直言,至诚待人,虽有论误,人家亦会谅解。”

  “嗨,你这孩子,怎知人心之凶险。“龚逸清心中想道。他是从心底里反对外孙走这一条路的。自然,这不仅因为这碗“开口饭”的难吃,更因为方、龚两户耕读之家,历来自视清高,对此类江湖行业视为下品而不屑一顾。然而,若将这些话说将出来,又岂非过于刺激外孙,伤其自尊。尤其使他难过的是,外孙从小聪敏过人,岂是不明贵贱之理。今日选择这一条路,实因双目失明,家道中落而万不得已。

  龚逸清沉默不语,方玄只得又道:“外公,非是孩儿不自量力,只因我整天整月整年呆在家里,实在憋得心慌,寻个事情做做,也好散散闷气。算命权作尝试,倘或不行,及时收篷也就是了。”

  眼见外孙主意已定,不肯更改,龚逸清无可奈何,问道:“你打算在哪里开算命馆?”

  "馆还不敢开,只打算在茶馆里的窗口处借上桌子,权充测字摊。外公,您看可好?”

  “吴切仁能同意吗?”

  “还没有跟他商量。外公,您的面子大,您帮我跟吴大伯说一说吧。”方玄 唯恐外公不肯,又连忙解释道,“坐茶馆的人,大多有爱听新闻凑热闹的习惯,我在那里替人测字,正可满足他们的这一心里。这对吴大伯的茶馆生意,有益无害。”

  “你为什么要把测字摊摆在茶馆里呢?”龚逸清颇是不解“万一失算,人多嘴杂,一下子传得人人知道,何苦?”

  “正是因为怕失算招祸,孩儿才要选择茶馆。”

  “怎讲?”龚逸清莫名其妙。

  “这一年来,我几乎天天去坐茶馆,与茶馆里那些常客已经很熟。万一有个差错,问家不见谅,这些茶客也会援手调解。侥幸测准,他们便会像发布新闻一样,一下子传将开去,扩大我的声誉。”方玄分析道,“闲来无事之际,我也可以听听茶客们的新闻、世故,这样既能解闲,也能获益。”

  民国易学奇人——瞎子方玄(9)

  龚逸清见外孙的计虑如此精细,这才稍稍放下心来。

  果然不出方玄所料,茶馆吴老板一口答允。那一班老茶客听说小方玄要去茶馆摆测字摊,也皆大欢喜。

  “方少爷聪敏过人,摆个三年五载,一定响得起来。”

  “这里摆个测字摊,就更热闹了,好呀。”

  有几位老茶客,对方玄此举,不无叹息。

  “多好的一个少爷,竟然吃上这一碗饭,真可惜呀。”

  “方家书香传世逾百年,到头来这个结局,真想不到。”

  且说方玄一经落实了摆摊的场所,便紧锣密鼓地做起了准备工作。他先是到王半仙家里,送上一些礼品,将半仙生前那一套测字的玩意儿讨了过来。却只是三、四十个字卷。原来,测字是命相占卜行业中最常用的一项技术。即便名声远播的命相高手,因为此技具有薄利多收的特点,也都乐此不疲。至于那些初出茅庐的新手,更是以为草创的起点。原因很简单,掌握这项诀窍远比命相占卜容易得多。第一,不用猜测来人意图,要判断的事情,总是在来人拈字之后主动说明。所以,只要略明事理,凭藉一些社会经验,就可作出比较准确的结论。第二,一字问一事,比较简单,毋需观颜察色、随机应变的伎俩。第三,汉字均由横、直、撇、捺、点、勾等几种基本笔画构成,每一结构复杂的字又往往包含有几个结构比较简单的字。由于每一字所含内容比较丰富,根据来人所述情由,选择适当的角度,便可以作出相应的判断。所以,只要具备一定的文化根底,熟练掌握汉字结构,便以应付裕如。即使命相行业之外的人,也可藉此取巧糊口。王半仙未死之前,方玄曾出于好奇,去观察过他的测字技巧,心中颇有些底子,如今无师开业,决定以此技作为开路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