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后期安史之乱时,一支叛军在元帅尹子奇率领下包围了睢阳城。守卫睢阳的唐朝大将张巡英勇坚守,渐渐耗尽了粮草、弓箭。危急时刻,唐将南霁云赶来救援,带来一批粮草弓箭,解了燃眉之急。
南霁云将军是个神箭手,能射落疾飞的麻雀。张巡大喜过望,对南霁云说,擒贼擒王,只要南将军用神箭不断地射杀叛将,日久叛军必溃。于是,每当叛军攻城时,南霁云就使出神箭奇功,将指挥进攻的叛将一个个射落马下。叛将们吓破了胆,再不敢身穿将军盔甲在阵前耀武扬威了,而是改穿士兵装束,混在士兵队伍中,缩头乌龟似的下达指令。就连尹子奇上阵也没胆量打出“帅”字大旗了。这样,南霁云失去了重点目标,只能向敌阵乱射,威慑力大打折扣。
张巡思索良久,说:“到了派出杀手锏的时候了。”他传令让一个叫邱小泉的来见。邱小泉到来之前,张巡向南霁云讲了他的计划:派暗探邱小泉乔装叛军士兵,潜入敌营,在敌人进攻时,偷偷在敌将身上挂上标识,引导射杀。
正说着,邱小泉进屋叩见。他起身后,南霁云见他是个身高五尺的彪形汉子,三十来岁,仪表堂堂。南霁云不禁眉头微皱,心想,如此显眼的人物,能当暗探吗?张巡似乎看出了南霁云的疑虑,命令邱小泉道:“施展一下你的百变本领给南将军瞧瞧。”邱小泉领命出门。
工夫不大,进来个五短身材的人,身着叛军服装,用叛军普遍使用的塞北话禀报。南霁云愣住了,问,难道这就是邱小泉吗?张巡大笑了,说,他就是想变成你南将军也是可以做到的。然后,张巡收了笑容,神情凝重地对邱小泉讲了眼下的严峻形势:南将军带来的粮草弓箭只是杯水车薪,撑不了太久。唯一的出路就是尽快射杀叛将,尤其是尹子奇。尹子奇被叛军尊为“军神”,是整个叛军的精神支柱,射杀了他,叛军便会不战自溃。
邱小泉庄重领命,与二位将军约定了引导射杀的标识物,乘夜出城,奔赴敌营。
他到了敌营前,发现营内戒备森严,难以潜入,正焦急着,忽见一队运粮草的车马赶来,从赶车人和押运人吵嚷声中听出,他们的口音不尽相同。邱小泉断定,这支运输队是各地运粮车马混合而成。好,有空子可钻。他拦住最后一辆马车,对赶车人说,他是前面马车上押运的,因拉肚子到路边解手,现在他的马车走远了,请求把他带到大营。那赶车的听他的口音是塞北另一地的,就毫不怀疑,让他上了车。
进营门接受检查时,他将随身背囊压在粮袋下,顺利混入营中。他乘着卸粮的混乱时机,取出背囊钻进了一垛草料里。藏了好几个时辰,望见运输队卸完粮草离营走远了,他从背囊里拿出酒葫芦灌了几口,然后爬出草垛,倒在路边装睡。巡营的兵队发现了他,他还硬着舌头说要找他的马车。听说马车早走了,他嚎啕大哭起来。被带到管营将领那里,那将领讥笑他贪酒误事,让他留在营里打杂。
唐朝卧底(2)
邱小泉潜伏了下来,可怎样才能接近那些将领,给他们挂上引导标识呢?将领的营帐都由亲兵把守,其他人严禁靠近。他开始想杀掉一个亲兵,然后扮作这个亲兵。仔细观察后觉得行不通,因为能杀掉的只是在外围站岗的,扮作这样的亲兵还是无法进入营帐内部。再者,亲兵彼此十分了解,乔装的极易被看出破绽。
他正拿把扫帚装作清扫,忽见一辆牛车拉着几具死掉的伤兵尸体出营埋葬,从一具尸体身上滚出个小陶罐似的东西,落到地上。他拾起一看,是个叫埙的吹奏乐器,前些年他到塞北刺探情报时向当地人学吹过。他把这个埙揣进怀里。当晚,他绕营闲走,竖起耳朵听着各个营帐里的动静。听到一个营帐传出哼唱声,他就掏出埙来,吹起了塞北乡曲。
正吹得投入,跑来一帮兵,把他高高举起,抬进了刚才传出哼唱的营帐。这营帐里住的是主帅尹子奇的副将王将军。王将军今天听说那个会吹埙的士兵死了,正伤心地胡乱哼着,忽然听见又有人吹出塞北乡曲,像是找到了丢失的宝贝。邱小泉一被放下,他就让邱小泉一曲接一曲地吹,他听得如醉如痴。临了,他问邱小泉在家乡是干什么的。邱小泉早听到了帐外战马的嘶鸣,就答是养马的。王将军说那你就给我当马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