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根据事实,案发自始至终我都在现场,我是惟一的一个犯罪嫌疑人,我怎么给警察解释也无人信。是呀,谁会相信,我是给梁峰顶班,然后就让梁峰意识性地把人给杀了。
真是不幸中的万幸,陈丽莎因为及时抢救,已经度过了危险期。但是因为脑部受了重击,还处于重度昏迷中。警方分析,陈丽莎是无意之间被人忽然袭击,所以无法知道凶手的任何线索。我的测谎实验结果以及那夜的聊天记录,也证明我是没有时间没有动机去作案的。我的嫌疑被解除,但是让我震惊的一点是,据医生报告,陈丽莎从受害到被我发现,前后不超出五分钟!
拘留的时间段里,我分析了一下,凶手既然不是我,也不是梁峰,肯定存在第三方。我做了一个推想,假如凶手知道梁峰有这种臆想病症,严重时能付诸于行动。于是凶手想根据梁峰的这种病,配合他的臆想去杀人。假如那夜加夜班的是梁峰,那么梁峰很自然地就成了杀人凶手。根据那种病症的特点,梁峰也许真的以为自己发病了,失手杀了人,从而按照自己的设想去认罪。目前吻合这几个条件的,就是王宣了。那天我看得出来,王宣知道梁峰臆想并且有伤害他人的行为。另外,那夜他并不知道在办公室的是我而不是梁峰,于是出现了差错,而且他和陈丽莎的不三不四的关系,难免因为某些利益产生杀人举动。
新的疑点就出来了,王宣这样做,那就得清楚梁峰的大脑里的想法是什么,然后按照梁峰的设想去伤害陈丽莎。警方不笨,事后根据梁峰的口述和陈丽莎伤害程度的不吻合,肯定看得出破绽来,这一点王宣不会想不到。另外还有问题,王宣又是怎么做到,在我无法察觉的情况下,伤害了陈丽莎,再将她藏于柜子里呢?
因为我的嫌疑基本被排除,是拥有人身自由的。于是我很快去找了梁峰,此时的梁峰因为警方的询问和自己恶化的病情,显得更加烦躁,不想和任何人说话。然而等到四下无人时,梁峰忽然从他的包里翻出来一个本子,附耳给我:“答应我,就你自己看,真相就在里面。”说完,目光又恢复了呆滞。
我翻了下这个本子,想不到梁峰还有手写日记的习惯。从日记内容我看出了点端倪,梁峰在里面写了一些自己对陈丽莎的幻想,近几日的日记,却显得很恐怖。梁峰总是要写出自己第二天的一些臆想,其中一篇就是写自己设想如何去杀害陈丽莎,然而第二天他果然做了。虽然没有日记写的那样严重,但是从日记和他的行为结合起来分析,他这个病十分恐怖。第二天的日记他还总结了自己,希望自己不要再犯病了。但是下一篇又无法控制自己,又一次在日记里构思了对陈丽莎的“杀害”,继而又付诸了行动。其中有一句话,梁峰几乎每篇都要提到,也就是案发那晚,自己无论如何都要在现实里杀死陈丽莎。
我忽然明白了梁峰为什么会私下让我看这本日记,原来这并不是一本日记,而是一个导火线。梁峰肯定没有什么心理疾病,而这一切肯定是梁峰设的圈套。这个日记本肯定是故意写给王宣看的,然后引诱他刚好在那天,自以为是地认为梁峰发病进入高潮,就去杀人。之所以写的步骤详细,就是让王宣按部就班,栽赃于他。事发当晚梁峰再找人代替自己,为自己做出不在现场的铁证,让王宣的计划轻易落空。
没想到梁峰这个计划真是高明,当然,梁峰这样的行为假如被警方知道,恐怕他也难逃法律制裁。梁峰之所以让我继续去追查真相,是自己打开了一道门,而真相则需要别人去揭开。
四
首先,我认定王宣为第一嫌疑人,于是我来到了办公室。这个时候,几个警察勘察了现场,他们到现在都无法知道,凶手是如何做到五分钟之内伤害人,而且避开我的视线藏人于铁柜中的。我做出了一个大胆的推想,除了这个疑点,其他的都吻合王宣。假如陈丽莎根本就没有出过门,而是直接在柜子里受到了伤害,这样就可以解释清楚了。但是疑点又来了,陈丽莎出事前被人大动作地击打,就在柜子如此狭小的空间,单独藏身都得蜷着,何况还要发生一些动作。要说一般人,估计到这里只能等着陈丽莎奇迹般地苏醒给出答案了。然而,就在我坐电梯的时候,一个大胆的想法忽然涌了出来。假如柜子不简单是柜子,而是类似电梯呢?
我在柜子的构造上下足了功夫,得出的真相真是够惊人。果然这个柜子的下底是可以活动的,仅仅那个柜子底,就是个铁板,直接通向下一层楼,当下层的柜底运行到上面这一层的时候,上面的柜底则运行到了柜顶,让人无法察觉。这个也应该就是王宣不让员工打开柜门的最好解释了。墙体内部被装上了机械装置,利用遥控可以实现简单的类似电梯的功能。然而下层楼正是王宣的办公室,那就说明,陈丽莎是在王宣的办公室受到伤害,尔后又被塞进柜子,启动上升按钮后,放进了我们楼上的柜子里。也许慌乱,陈丽莎并没有受到致命伤害,又因为我的大意,对于柜子里的动静当然没有引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