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甲

儿童资源网

纸甲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福建沿海,倭寇作乱。嘉靖皇帝忙传圣旨,急调在赣南平叛的副总兵余大猷到福建平倭。

  余大猷的弟弟余大斌作为先锋官果然不负众望,巧施妙计,领兵接连打了几个漂亮仗。倭寇头子龟田气得嗷嗷叫,恶狠狠地挥手说:“赶快催一催,叫山木将那批火枪用船立刻发过来!”

  这个山木原是富士山下的一个猎户,因为善制火枪而被到处烧杀抢掠的倭寇奉为神明,山木也靠制造火枪发了大财。

  龟田在三个月前用高价向山木订购了200条火枪,现在他们连吃败仗,正是依靠火枪优势取胜的紧要时期。

  龟田的手下还没等把催枪的信鸽放出去,运送火枪的木船就在福建的沿海靠岸了。

  山木制枪的手段果真非同一般,他制作的火枪,不仅射程远,而且杀伤力也强。

  余大斌这天领兵埋伏在洪坑镇,看着倭寇走进了埋伏圈,他怒吼一声,领着手下猛冲过去。

  龟田遇到埋伏,并不慌乱,他猛地一挥手,队伍前面的倭寇立刻举起了火枪,随着枪声爆响,疾飞的铅弹如雨点般打来,平倭的明军立刻有30多名将士饮弹身亡。

  余大斌一见倭寇的火器凶猛,急忙下令:“撤,快撤!”

  龟田知道余大斌是余大猷的弟弟,用手一指余大斌撤退的方向:“一定不能放走余大斌!”

  倭寇的火枪果真厉害,一阵猛射便把明军打散,余大斌左肋中弹,被六名手持火枪的倭寇追到了洪坑镇。他手拿镇海刀,躲到了一座年久失修的关帝庙中。

  领头的两名倭寇刚刚闯进庙门,余大斌“咔咔”两刀,将这两名倭寇砍死。

  后面的四名倭寇正要举起火枪射击,余大斌“嗖”的一声跃到了关帝神像的背后。

  四名倭寇训练有素,他们轮番开枪装弹,根本就不给余大斌反击的机会,十几枪打在关帝像上,泥像上半截身子一歪,“轰隆”一声,倒在了地上。

  余大斌藏不住了,眼看着一名倭寇对着他正要射击,余大斌顺手一抓,抓起关帝像一条折断的左腿,用泥腿护住了胸口,然后提刀向四名倭寇冲了上去。

  倭寇连开几枪,可是枪枪都射到余大斌手中的泥腿上。余大斌冲到倭寇身边,手起刀落,四名倭寇都做了异乡之鬼。余大斌累得身子一晃“扑通”一声,坐在了地上。

  余大斌身披铁叶牛皮甲,可是身上的铠甲在火枪面前根本不堪一击。奇怪的是,这条泥腿竟能挡住火枪的威力!

  余大斌正要拿起救他一条性命的泥腿细看,没想到受伤的左肋一阵钻心的疼痛,他随即眼前一黑,昏在了地上。

  余大斌醒来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的下午了,他昨天昏倒庙中,最后被明军将士救回了大营,他身上的枪伤已经被包扎起来。

  余大斌急叫:“我要去关帝庙,我要去关帝庙!”

  余大斌的卫兵听完也都愣住了,头领重伤醒来,他去关帝庙干什么?莫非他受到惊吓,一不小心,得了失心疯?

  余大斌看见自己的手下发愣,一拍床板,大叫:“赶快去把关帝爷左边的泥腿给我拿来!”

  一个时辰后,关帝泥像的左腿就被明兵取了过来。余大斌双手接过沉甸甸的泥腿,一下子就明白了,关帝像的泥腿之所以防枪,就是因为泥腿上覆有一层纸甲的缘故。

  倭寇用火枪射出的铅弹,竟嵌到了纸甲的上面,根本就不能将纸甲洞穿。难道这纸甲竟比他身上穿的铁叶牛皮甲还要坚固吗?

  余大斌急忙派人到洪坑镇中去问,军士们先找到给关帝爷塑像的泥瓦工,通过泥瓦工,他们很快地就找到了纸甲的制造者──牛三通。

  牛三通是洪坑镇最有名的制甲匠,因为福建潮湿多雨,为了防锈,关帝爷身上的铠甲自然不能用生铁制造。他就用桑皮纸蘸桐油,然后中间加上白绸子,桑皮纸和白绸子经过石板的重压,就制成了分量很轻的纸甲。

  牛三通一听纸甲的神奇之处,激动得一拍胸脯:“余将军,您放心,老朽一定尽心竭力,将纸甲制造成功,不将该死的倭寇赶出福建,老朽死不瞑目!”

  余大斌一方面命令牛三通加班加点赶制纸甲,一方面叫哥哥向朝廷请调火枪,歼灭倭寇。

  半个月后,100副纸甲终于制造完毕。明兵明将穿上纸甲,再和倭寇的火枪兵一对阵,果然倭寇的火枪弹丸无法对他们产生伤害。

  又过了20天,朝廷调拨的那批火枪送到了军营中。明军手有火枪,身披纸甲,杀得倭寇连连后退。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