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效唐朝
到了相约之期,李靖和红拂早早赶到汾阳桥头,一边歇息一边等待虬髯客。
很快,虬髯客就到了,他一定是走得急了,连胡子上都落满了烟尘也不拍一拍。三人见面说了会儿闲话,天将过午了,便—起朝城里走去。
李靖向人询问刘文静的住处,有人指点给他。原来,刘文静在太原混得不错,李渊父子都很重视他,城里城外名头响亮,有头有脸的人都知道有这么一位大谋士。
找到刘文静以后,刘文静待三人极为热情,并于次日将李靖引荐给李渊父子。几个人到了留守府,李渊早就备好了香茗,恭候多时了。
初次见面,大家谈得不是很深,但彼此都留下了好感。李靖看李渊,神采飞扬,绝非久居人下者;李渊看李靖,英姿挺拔,英雄气概,心里喜欢得很。
时光荏苒,眨眼两个月过去了。这天他们正在闲聊呢,忽然刘文静跑过来说:“杨素老儿死了。”
李靖对虬髯客说:“杨素老儿一死,兄长有何打算?”虬髯客说:“我要回长安办些事情,不便透露,不能留在这儿陪兄弟和一妹了,我看李世民还有事情要交待你们,我也不想过问,就此作别吧!”
虬髯客转身又对红拂说:“一妹,李郎是英雄男儿,前途未可限量,只是目前不逢其时,需要忍耐。我料定我们在长安还要相会,我先回去为一妹你们置一处宅子,也好将来落脚。你们到了长安,就到镇安坊找我。”
说完,他骑上驴走了。
果然不出虬髯客所料,这边他刚一走,那边李世民就派刘文静来请李靖过府议事。
李靖过来后,李世民开门见山地说:“如今杨素老儿已死,天下大乱,正是我们起事的好时机,长安城是首善之区,必取之地,需要有人过去搜集情报,打探形势,以做到知己知彼,这个重任就交给李靖兄弟了。我已花钱为你在长安买了一个长安功曹的官职,官虽不大,职责却不小,李靖兄弟暂时委屈一下吧!”说完拍了拍李靖的肩膀。
李靖说:“土为知己者死,我到了长安一定尽心尽力,不辜负公子的厚望。”
回来后,夫妻二人打点行装,带足了盘缠和干粮,马不停蹄地返回长安。
到了虬髯客临行时细细嘱咐的地方,二人看见一堵高墙,方圆足有十几里,临街道有一个破旧的小门,红拂上前叩打门扉。门“吱呀”一声打开,一个老仆露出头来。红拂说明来意,老仆说:“三郎令老奴在此等候二位多时了,快往里边请!”
老仆推开大门,引李靖和红拂进去,他俩都感觉到眼前一亮,这个院子像是一个大花园,园内树影婆娑,花影扶疏,蜂蝶飞来飞去,让人忘掉俗世陇愁。整座院子雕梁画栋,拱瓦飞檐,富丽堂皇,更有数十个年轻美丽的婢女排列在廊檐之下。
李靖和红拂走进大厅,早有婢女打起珠帘,里面古玩珍宝、名人字画应有尽有。两人都看杲了,越发惊诧虬髯客的来历。
骑了几天的马,惹了一身的灰尘,这时候洗净了灰尘,扫净了疲乏,又捧上婢女沏来的一杯香茗,何等舒爽!两人正美着呢,就听侧门处有人朗声大笑,随后有一人以洪亮的嗓音说到:“贤弟、一妹别来无恙,愚兄到了!”
说着话,虬髯客穿门而过,飘然来在李靖和红拂的近前。他俩定睛一看,哎呀,真不敢相信眼前所见,暂别几日,虬髯竟然变了个人似的。
李靖和红拂见虬髯客出来,为何如此吃惊不已?
原来此时的虬髯客一派富家员外的打扮:头戴青黑色的乌纱帽,身穿紫色锦袍,上面花团锦簇,沿边刺的走兽飞禽,足下蹬一双虎头富贵靴,春光满面,眉目含着慈悲。与初次相逢时判若两人,如何不叫人
妹,心生惊讶?
更令李靖夫妇惊讶的是,虬髯客命下人抬出来二十口大箱子,统统摆在大厅上,又有一些文簿和钥匙。虬髯客指着这些东西跟李靖说:“现在天下大乱,群雄竞起,愚兄本有心逐鹿中原,建立一番功业,但在太原见到李渊父子后,见两人气度恢宏,英姿焕发,愚兄自叹弗如,只能退而求其次了。箱中所有,尽是我历年所藏珍宝兵书,本想作为图谋大业的根基,现在没有必要了,我将它们转奉与贤弟、一以助将来建立奇功!”李靖一看便傻了眼,哪里肯收,正要拒绝,红拂用眼神示意他,不要拂了人家一番好意。等虬髯客把话说完,红拂急着问:“三哥把这些留给我们,那么你意欲何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