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女秘”上官婉儿的爱海沉浮

儿童资源网

“第一女秘”上官婉儿的爱海沉浮

  应该说,上官婉儿对武三思是有真情的,因为在最寂寞的时候,是这个男人撩起了她对生活的另一种激情,不同于“教皇”武则天对她的知遇之恩,他给她的是另一种真实的温暖。所以,在武则天去世,武氏家族理应遭到清算的时候,上官婉儿利用自已的权力,始终保护、偏袒武三思,在中宗李显面前,处处为他说话。这还不算,她还异常大胆地将这位情人介绍给李显的老婆韦后。

  上官婉儿之所以这么做,一方面,是为情人武三思的后路着想,另一个更重要的方面,她也是为自己的前途着想。

  中宗李显复位后,封上官婉儿为昭容,令她专掌起草诏令。

  从一开始,上官婉儿就被权力的激流裹挟着,为了生存,她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情人或者说暂时压抑生命中原始的欲望。在她眼中,中宗李显懦弱无能,而韦后野心膨胀,很有可能成为“武则天第二”。

  这一时期游走于权力核心的上官婉儿,比在女皇时代更加如鱼得水。女皇时代,武则天是她的靠山,也是她的制约,武则天可以将她从罪臣孤儿提携到权力之巅,也可以将她再打人人间地狱。但是现在,皇帝李显对她都有所依恋,实际的掌权者韦皇后对她心存感激,老情人武三思权倾天下、一手遮天。所以这个时期的上官婉儿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正是八面玲珑、肆无顾忌、感觉最好的时候。可以这么说,在大唐的天空中,她已成为一颗红得发紫的星垦。

  人在最得意的时候,难免会对即将到来的危机掉以轻心,上官婉儿也不例外。这个即将到来的危机源自太子李重俊。

  李重俊是中宗李显之子,但非韦后所生,韦后的亲生儿子被武则天杖杀后,庶子李重俊就当上了太子,所以,韦后极不喜欢李重俊。韦后的掌上明珠安乐公主与丈夫──武三思的儿子,都瞧不起李重俊,竟然称他为“奴才”。更加不妙的是,李重俊听说野心勃勃的安乐公主正想效法祖母武则天,做一位女皇帝,而中宗李显居然说要向大臣们征求意见。

  总之,按当时的局势发展下去,李重俊虽然是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但天下很可能是别人的。在李重俊看来,损害他利益的罪魁祸首正是武三思与上官婉儿。

  当时,以武三思为权力核心的政治集团完全主宰了朝政,上官婉儿与武三思私通,也是尽人皆知的事。李重俊的逻辑就是,如果没有上官婉儿,武三思就不会得到宠信,武三思得不到宠信,韦后与安乐公主就不会那么嚣张。他的地位就不会岌岌可危了。尤其是上官婉儿,每次都在诏书中抬高武家,贬毁李家,这样的女人,必须诛之而后快。于是,李重俊联合羽林发动了一次宫廷政变,这次政变,差点让上官婉儿死无葬身之地。

  四

  经过这次劫难,上官婉儿似乎有些清醒了。她明白,武氏也好,韦氏也好,最终都不太可能承继天下,她更加看好的是李唐宗室的重要力量,即武则天的第四子相王李旦(李隆基之父)与太平公主。尤其是太平公主与上官婉儿的交情一向很好,二人一直都是武则天的亲信,在武则天死后,她们曾一度携手合作。但是由于一个男人的出现,两人成为情敌。

  这个男人就是崔湜,比上官婉儿小六岁,20岁就中了进士,是一位会吟诗作赋的美男。客观地说,崔湜不仅长得漂亮,也确实有才。上官婉儿与崔湜互相仰慕、惺惺相惜,不知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又是一个什么机缘,他们之间隔着的那层纸被点破了。一般认为是上官婉儿搬到宫外之后,两人才好上的。史书记载:“婉儿与近嬖至皆营外宅,邪人秽夫争候门下,肆狎昵,因以求剧职要官。与崔湜乱,遂引知政事。”

  因为沉醉于对崔湜的爱欲激流之中,上官婉儿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托举着崔湜的升迁仕途。上官婉儿44岁的时候,将崔湜提升为兵部侍郎,不久又拜为中书侍郎(正三品官)。仅过了一年,又提拔崔湜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也就是在这一年,崔湜因受贿破坏选法被御史揭发,赶出朝廷,贬为江州司马,又是上官婉儿游说奔走,说动安乐公主使他官复原职。次年,崔湜在商山道工程中,劳民伤财,没能完工,上官婉儿则不顾其半途而废的事实,虚夸其功,大加赞赏。

  和祖父上官仪相比,上官婉儿似乎更容易陷入个人感情的漩涡不能自拔。对待武三思也好,对待崔湜也罢,大多时候处事还比较公正的上官婉儿,因为感情的亲疏严重影响了判断力,在公正与私情两者之间。不自觉地滑向了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