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钟离春开始了她的第二项神功,政治家附体。
“今天的齐国,国外西有秦国虎视眈眈,南有强楚伺机而动。而国内呢,您聚集的都是一些奸臣,而百姓并不能诚心诚意地依附在您的身边。现在您年过四十了,却不给自己立继承人。不教导众子,却整天泡在女人堆里。一旦您有个不测,齐国必然内乱,这是第一个危险。兴筑渐台,高耸入云,饰以彩缎丝绢,缀以黄金珠玉,玩物丧志,利令智昏,这是第二个危险。贤良逃匿山林,谄谀环伺左右,谏者不得通入,谠论难得听闻,这是第三个危险。花天酒地,夜以继日,女乐绯优,充斥宫掖,外不修诸侯之礼,内不秉国家之治,这是第四个危险。这四个危险是不是危险之极了啊?”
齐宣王听完后,是一身冷汗,没想到一个这么丑陋的女人,却说出了这么多的道理来。于是齐宣王喟然而叹:“可叹啊!无盐姑娘这番话,今天寡人才听到!”
然后齐宣王开始改变自己,他拆渐台,罢女乐,退谄谀,去雕琢,选兵马,实府库,四辟公门,招进直言,延及侧陋,卜择吉日,立太子。而最让人意外的是,齐宣王答应了钟离春的要求。钟离春顺利地成了齐宣王的王后,这让齐国的很多人把眼睛瞪了个溜圆,差点儿没掉出来,他们就是不明白君王是怎么想的。
请大家注意一个细节,齐宣王是先立的太子,再封的王后。也就是说,这位丑娘娘很可能并没有生育,就算生育,她的孩子也没有继承王位。
而开头说的那些,齐宣王爱养士的习惯,其实也是在受到了钟离春的启发后,才真正做到的,齐国开始在齐宣王的手中强盛了起来,这其实是钟离春的功劳。
当然这个故事还是充满了一些荒诞,王充也认为这种所谓的隐身术根本不存在,其实我们大可不必为这些离奇的情节去较真,因为真正打动齐宣王的并不是那个惊艳的魔术,而是钟离春学识上的修养,事理上的观察,以及道德勇气的无畏。她是一个有着丰富政治知识的女人,因此在她与齐宣王第二次交谈中就能一针见血地切中时弊,畅所欲言,震撼着齐宣王的心弦。而那个隐身术只是钟离春为了吸引齐宣王的注意而故意使用的花招而已。
而所有人都产生了疑问,一个乡间的丑女人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本事呢?
后人对钟离春这个历史人物产生了诸多的质疑,但是再质疑,老百姓也不想抛弃这个丑娘娘的形象,因为这个形象已经深入人心,而且多少觉得她丑得挺可爱。所以,后世各种话本、小说、戏剧,开始补充钟离春之前的一些空白。元杂剧中有《丑齐后无盐破连环》(郑光祖),清传厅中有《灵娲石·无盐拊膝》(许善长),京剧中有《湘江会》、《棋盘会》、《战春秋》、《钟无盐》,甚至是当代香港影片《钟无艳》(郑秀文、张柏芝主演),都为丰富这个丑女的形象做出了大量的文学加工。
现在我们看到的钟离春形象,不再是一个为了当王后而磨磨嘴皮子的丑女人,而是一个文武双全,能够上阵杀敌,又精通六丁六甲之书的半仙之体、神仙似的人物了。而她青年时也遇到过许多奇遇,还有她父亲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传授了她诸多本领,当然这些都是后世的剧作家的杰作。甚至郭德纲的单口相声名段,也是这位《丑娘娘》,近期还看过一个《孙膑与三十六计》的电视剧,那里又演绎出了一段孙膑和钟离春的爱情故事来,钟离春的故事可谓是越来越离奇。所以清人胡彦升做了一首《东原怀古·无盐城》,来总结钟离春现象:“何处无盐迹可寻?宿瘤故邑柳深深。浣纱遗事空留恨,不及齐妃说到今。”
而钟离春的寿命显然也不长,在《战国策·齐策》中有一篇《齐王夫人死》的故事,原文只有几十个字。
“齐王(齐宣王)夫人死,有七孺子皆近。薛公欲知王所欲立,乃献七珥,美其一,明日,视美珥所在,劝王立为夫人。”
翻译一下就是齐宣王的夫人死了,有七个妃嫔都受到齐王宠爱。薛公田文想探知哪个美人会被立为王后,于是便献上七副玉质耳饰,其中一副特别加工打造,最为美观。第二天,他看到那个最精美的耳饰被哪位戴着,就劝说齐王立之为后。
我并不想评价齐宣王是不是喜新厌旧,很快就忘了钟离春这位丑娘娘。我只想分析一下,为什么钟离春这个丑女人,从生到死都这么受人关注。前些日子我陪母亲看电视剧《丑女无敌》,看到了林无敌的丑貌。我终于明白了钟离春为什么会这么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