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皇帝同时可有几个皇后
元代最高统治者为蒙古族,所以依蒙古民族的特殊性把皇后称为“可敦”,并保留了“斡耳朵”宫帐制。
“斡耳朵”意为宫殿营帐,每个“斡耳朵”设有皇后一人,下有若干嫔妃。所以,皇帝同时可以有一个、两个甚至多个皇后。
元世祖忽必烈在大都城内修筑宫阙时,就设立了四个“斡耳朵”,同时拥有四个皇后。各“斡耳朵”都有自己的封邑,元朝每年还以“岁赐”的名义,给各“斡耳朵”的继承者以大批财富。
成吉思汗之子术赤的儿子拔都,是当时蒙古除皇帝外最有权势的人。他有26个妻子,每个妻子拥有一座巨大的帐幕,并配置有其他的小帐幕,放在大帐幕的后面,供奴仆居住。每一个大帐幕还配备有足足200辆骆驼拉的车子,用来装贵重物品和寝具。所以,这个富有蒙古贵族的妻妾帐幕群,看起来就像一座庞大的市镇。
明代:选妃程序复杂
明代挑选宫女皆奉钦命而行。
据史载,明朝天启元年(1621年),熹宗将举行大婚,先期从全国挑选13至16岁淑女5000人。随后,皇帝分遣内监挑选美女,每百人以齿序立,内监巡视,说:某稍长,某稍短,某稍肥,某稍瘠,皆扶出,遣回1000人。次日,诸女又分立如前,内监谛视耳、目、口、鼻、发、肤、领、肩、背,有一不合法者去之,遣回1000人。随后,又听其声,令稍雄、稍窳、稍浊、稍吃者去之,遣回1000人。第三日,内监各执量器,量女子手足,令诸女周行数十步,目的在于观其丰度,去其腕稍短、趾稍巨者,举止稍轻躁者,又遣回1000人。
最后剩下的1000人,皆召入宫。然后,分遣年长的宫娥将其引至密室,探其乳、嗅其腋、扪其肌理,入选者仅300人。在宫一月,熟察其性情言论,刚柔愚智贤否,入选者仅50人得封嫔妃,其余皆沦为宫婢或仆役。
清代:满蒙女
不参加选秀不准出嫁
清朝统治者比较了历史上后宫制度的优劣,依照满族习俗,制定了清代后宫制度。
清代宫闱之中没有位号,仅是循用俗称“福晋”(元代“可敦”的转音)。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后宫方立位号。据《清史稿·后妃传》载:“康熙以后,典制大备。皇后居中宫,皇贵妃一人,贵妃二人,妃四人,嫔六人,贵人、常在、答应无定数,分居东西十二宫。”
清入关后,时兴选秀女,其制很严,做后妃的要求更高。秀女一般从满蒙八旗中遴选,少数从汉族中挑选。满蒙人年龄在13~16岁、身体健康的旗籍女子,均须参加阅选。女13岁曰“及岁”,超过16岁曰“逾岁”,逾岁者一般不参选。
户部掌管阅选大权,由其通告各旗具备清册,准备入选。阅选地点一般在紫禁城御花园举行。其方式与明代天启年选美大同小异。
入选秀女除了备选补充皇妃外,还要赐给一些旁近宗室。凡获得皇帝赐予封号的人,至死不得出宫另嫁。选为皇后者,则应通过大婚礼,由大清门、午门入宫,至坤宁宫完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