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被扔出,一路翻滚,摔在女山湖边上。明光女山一带百姓看到乌龙被折磨成这样,明白它是为了我们大家才遭罪受罚的,十分敬重和同情,纷纷到湖里挑水来救他。乌龙十分感激,流着泪说:"龙王爷听信谗言,废了我的本事,你们是救不了我的。"乌龙死后,在乌龙卧身的地方长出一座山,山上都是乌石、乌土,终日在太阳下暴晒。老百姓为了报答这条这自己捐躯的乌龙,从四面八方赶来植树、种草,不让乌龙的身躯裸露在烈日下。乌龙更是感激,两行泪汨汨不断,形成泉水,常年流淌,汇成小溪,溪水甘甜,永不枯竭。
人们为了纪念乌龙,就在山上盖起了一座庙。庙里塑了一尊乌龙像,物换星移,沧桑几度。如今,山上乌龙庙早已被毁坏,成了一片废墟,但乌龙捐躯救灾民的故事仍在民间广泛流传。
(六)胡大与女山湖银鱼
相传张果老在女山仙人洞小憩时被一群白羊吵吵闹闹,搅了好觉,气得将这群白羊点化成石。雪白的羊毛没有变成石头,脱落后被风吹雨淋流入女山湖。时间一长,长成了一种细细长长的小鱼。开始数量很少,渔民们也没在意。后来繁衍的越来越多,成群结队,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光亮,银白一片,女山湖成了银色的湖;后来有人捕了些用它做汤,汤味特别鱼美,鱼肉细嫩无刺,食之回味无穷。因这小鱼银白无鳞,被人叫作"银鱼"。
女山湖所产银鱼,属鱼中上品。消息传开,捕捞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先是自家食用,后知道的人多了,城里的人也开始食用,所以鱼市就有买卖的了。随着买的人越来越多,鱼价也就越来越高。一日,县太爷把这种鱼推荐给知府,知府吃后觉得很有特色,口味甚佳,于是令人每日捕捞送上。后知府为讨好宫中高官,挑选出一批长短均一寸左右的精品献入宫中,经御厨精心煮成银鱼羹让皇上品尝,皇上一连晚了两碗,连称"鲜!美!"。从那以后,女山银鱼便成了贡品。据说比太湖银鱼和巢湖银鱼还早上百年。
银鱼成了敬献皇上的贡品,自然身价陡涨。王公大臣们都以能吃上女山银鱼而炫耀,一时间银鱼成了抢手货。渔霸见此有利可图,便勾结官府大做银鱼文章。开始是强行抽渔民们的头子。可因湖面大,渔民多,想管也管不过来,于是又派兵强带渔民、村民上山砍竹子扎成蓠笆扎入湖中,只留一些出入通道,然后派人把住这些出入口对捕捞银鱼的抽头勒索。开始逢十抽五,后逢十抽七、抽八。渔民们辛辛苦苦忙一天,晚归时却所剩无几,倒是给渔霸和县太爷发了一笔横财。渔民中间年轻气盛者,常为此和渔霸及官府发生争执,伤亡事件时有发生。这日,渔民胡大带领几个年轻渔民和渔霸吕霸湖的手下由争吵发生打斗。吕霸湖竟勾来官兵,大打出手,砸了几条渔船,打伤了几个渔民,交将带头的胡大五花大绑,刺瞎双眼扔入湖中。
不知过了多少年。渔民们在捕捞银鱼时常常见到一条巨大的黑鱼带领一群小黑鱼追赶银鱼群,黑鱼群所到之处就不见了银鱼群。后来人们发现银鱼都被黑鱼吃了,因而女山湖的银鱼越来越少。可是每年还要给皇宫贡献大量银鱼。知府、知县还要从中层层盘剥,越来越少的银鱼怎能满足官府的搜刮呢?知县给渔民挨船下达任务。规定一次完不成者打20板,两次完不成者打50板,三次完不成者打入囚牢。渔民们没办法,就想到要先捕吃掉银鱼的黑鱼。可是不管渔民用什么办法,就是捕不住一条黑鱼,所有的网都被咬通。后来人们就说那黑鱼是胡大变的,因胡大死得冤,渔民们不忍心伤害黑鱼。渔民们迫于无奈集资在湖边修建一座庙,供胡大为鱼王,每日早晚烧香不断,求鱼王胡大不要把银鱼吃尽,以免官府没有银鱼上贡拿渔民出气。说来也真是灵,黑鱼不再追食银鱼了,渔民们也不再因完不成捕捞任务而遭受皮肉之苦了。那群黑鱼开始以湖南底的泥鳅、小虾为食。日久天长,泥鳅和小虾被吃差不多了,那些小黑鱼就主动游到老黑鱼的嘴边供其食用,渔民们看到这种情景无不落泪。因此很多人把黑鱼叫"孝鱼"。当地的渔民也都不吃黑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