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映芳的传说

儿童资源网

姜映芳的传说

  原来这些练武的,都是张秀眉的亲信。为了给起义作好充分准备,张秀眉事先派教师在培训武将,进行严格训练。大家见姜映芳的武艺高强,就拜他为师,作为上宾招待。 织云揭竿而起

  一八五五年四月二十八日,无数的“金兰会”会员往天柱织云(又作执营)集中。杀了罪大恶极的团练头子来祭旗。揭举“奉天伐暴灭清复明统领义师定平王姜”的大红旗。在大众的欢呼声中,姜映芳站在关帝庙前的石狮子身上,撕毁了清王朝的文告,宣读了自己的《讨清檄文》:“生灵有倒悬之急,社稷有累卵之危。朕本救国救民之心,而起兵以定天下。观星台上,已兆美女牵羊(按:切姜字)……”(全文仅存上述几句)。接着,姜映芳又大声喊出了“大户人家欠我钱,中户人家莫肇闲,小户人家跟我走,打倒大户好分田”的政治口号。姜映芳采用了人民喜听乐闻的民歌形式和朴素简洁的语言,高度地概括了起义的革命行动纲领,得到许多贫苦群众的拥护,纷纷参加起义队伍。

  一八六二年八月,起义达到高潮,已有义军数万人。

  一八六二年春,侗族起义军攻下天柱城以后,并伐木筑城,在汉寨九龙山扎营修殿,建立农民政权。农民军按老一套论功行赏,列序分封。姜映芳被大众拥戴为定平王,龙海宽为龙胜王兼元帅、杨通甲为盘古王、周家娘为文德王二杨树勋为黔南王,又封熊老旺、陈大六等为四大将。

  在姜映芳的打富济贫、分田分地的革命旗帜指引下,起义军东进,势如破竹,不仅占领了贵州的邛水、青溪、锦屏等县,而且势达湖南的晃州、芷江、会同、靖州等地。那时,姜映芳的部队打到哪里,就把黄荆条插到那里。据传说,现在贵州、湖南凡是有黄荆条的地方,就是那时起义军到过的地方。

  红云九天

  起义军发展迅猛。这时,清廷大为震惊,赶忙从四面八方调兵遣将,进行镇压,致使起义军节节败退。姜映芳经过了多次的英勇血战,脚负重伤,仍率数骑突围至青江高拐,终于被俘。

  姜映芳被俘后,据说清江厅清军副将曹元兴(又名曹和尚)将他解至铜仁。官府以高官厚禄利诱姜映芳投降,要他招抚数万之众,所谓的“改邪归正”,不再进行反抗清王朝。这些利诱遭到了姜映芳的严正拒绝,说:“我们侗家从来是虎死英雄在,哪有投降之理!”于是清政府将他“凌迟处死。”所谓“凌迟处死”之刑,就是先斩身体四肢,然后再用刀子刺穿喉管。据说姜映芳在英勇就

  义时,他的一股血气从喉管冲上了天,化做一朵红云,浮在天空九天九夜。后人都说,那是姜映芳的忠魂!直到现在,侗族人民还经常仰望高天红云,世世代代传颂着姜大王“打富济贫”的革命故事。

  讲述者:姜锡三,天柱上笨人,88岁,其父姜彦富曾参加过“江口屯”的反清战争。

  姜玉芹,天柱笨溪人,70多岁,为起义军将领姜作梁的重孙。

  姜彦槐,天柱笨溪人,66岁。

  姜作芹,天柱笨溪人,54岁,提供了一些书面资料,

  姜焕芹,天柱笨溪人,40多岁。

  姜玉玳,剑河南明人,70多岁。

  姜大女,剑河南明人,.70多岁。

  张先喜,三穗桐林款场人,50多岁,区宣传千事。其外祖父的父亲参加过姜映芳的大起义。

  吴展明,(侗族)

  搜集整理:吴少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