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寿礼》清朝时候,有一位穷画匠,别看他吃了上顿没下顿,可还是整天乐呵呵的,专爱扶弱济贫。一天,他见村头蹲着个小伙子在发愁。一问,原来是因为他家里穷,没钱给老丈人置办寿礼。穷画匠知道后笑笑说:“这有什么可发愁的?这寿礼我包了!别看你大姐夫二姐夫骑着马坐轿,这回呀,得让你两口子坐上横头。”小伙子半信半疑。第二天大清早,穷画匠果然把寿礼准备好,装了满满的一提盒送来了。当时正是数九寒天,外边还飘着雪花,可提盒里装的尽是夏天才有的稀罕果品:红喷喷的五月桃,黄橙橙的八月梨,翠绿的西瓜,紫色的葡萄,件件玲珑剔透……小伙子往丈人家一送,可把老丈人给乐坏颠了,谗坏了。他仰着笑脸望着穷女儿穷女婿,大着嗓门喊道:“请,请上座!”等客人一走,老丈人忙不迭地伸手抓起个桃子就咬。这一咬可漏底了,把个老财主气得差点儿昏了过去。你猜这是怎么回事?
73.《小姑挨打》有一家人家只有三口人:哥哥、嫂嫂和一个小姑。这一天,小姑在门口做活,见一个过路人走来向他问路。小姑就热心地又说又点,把问路人打发走了。晚上哥哥回来了,嫂嫂就跟她丈夫说:“你得管教管教你妹妹啊,她总站在门外和过路的男人指指划划,说三道四。”哥哥一听火了,把妹妹找来想打她一顿。妹妹委屈地说:“你打我知晓,背后有人挑;因何出门来,为指路一条。”哥哥听后,才知道错怪了妹妹。后来有人把这四句话作为谜语,猜一样东西。你知道猜什么吗?
74.《无字家书》一个在外谋生的人托同乡带个妻子一封信和一包银子。那个同乡悄悄打开了信,看到里面只有一幅画,画面上有一棵树,树上有八只八哥,四只斑鸠。他一想,信中并没有写多少银子,于是便将银子偷偷扣了一半。谁知见到了朋友的妻子后,她拿着信讲:“咱们办事要老实啊!我丈夫托您带一百两银子,为什么只有五十两了?”你能猜出她凭什么知道了原来有银子一百两吗?
75.《怎样分牛》从前,有个老农养了十七头牛。他临终时,把三个儿子叫到跟前,留下遗嘱:长子分二分之一,次子分三分只一,幼子分九分之一,但不能把牛杀掉。说完就死了。这可难坏了弟兄三人。正在发愁之际,有个邻居牧牛归来,一听老农遗嘱,便帮他们把牛分好了。弟兄三人皆大欢喜。请你猜猜,这位邻居用的是什么办法?
76.《三兄弟求学》古时有三兄弟,都略通文墨,听说县城来了一位学识渊博的先生,一起前往求学。先生说:“我要考考你们,谁最聪明就收谁”。说着拿出三张纸,分给他们。每张纸上都写着“一女牵牛过独桥,夕阳落在方井上”这几个字。三兄弟不知道先生要考什么。老大灵机一动,以这几个字为命题作起作文来;老二自作聪明以这些字为上联,对出下联;而老三不动笔墨,待老师收卷子时,才匆忙在纸上写上自己的名字“王文”。先生看了卷子后,只留老三一人当学生。你明白先生究竟考的什么吗?
77.《谜诗破谜》范仲淹幼时勤奋好学,因家贫到醴泉寺借读。不知不觉间,范仲淹在醴泉寺已苦读三年。这天傍晚,他和醴泉寺住持踏着夕阳余辉,到翠竹苍苍,奇石罗列的后园散步。住持触景生情,得一字谜:竹林高高留僧处。让范仲淹猜对。范仲淹以诗笑答:竹下一寺院,天天把人盼,久候人不来,空把香火燃。住持听后,频频点头。范仲淹的诗是“谜诗破谜”,可知二人的谜底为何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