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义“养孤”,一个单亲妈妈的壮举

儿童资源网

大义“养孤”,一个单亲妈妈的壮举

  不料,此事却深深伤害了韩文,“亲生骨肉竟不如你从外面捡来的孩子重要”,对于母亲的“偏心”,他感到委屈和愤怒。此后一连几年,韩文都拒绝与妈妈见面。

  2007年,就在李利娟被评为“感动河北十大人物”时,韩文患了重度抑郁症,时常闭门不出,生活信心丧失殆尽。对儿子满怀愧疚李利娟,带着韩文北上南下,遍访名医,她的母亲天天在家烧香,祈求外孙能够早日康复。几经努力,孩子总算恢复得挺好。“你真傻!为了别的孩子,亏待了自己的亲儿。”每当听到身边的人这样说自己,李利娟就显得不悦,在她眼中,其他孩子与韩文一样,都是她的亲骨肉。

  2008年,由于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征地范围内,李利娟的铁矿被迫停产。为了安置收养来的20多个子女,她在武安郊区租房成立了爱心“孤儿村”。尽管没有了生活来源,她的善举却不曾中断。

  当年中秋节前夜,刚做完手术的李利娟拖着虚弱的身子,去给孩子们买月饼和西瓜。回来时,她却发现“孤儿村”大门外多了个纸箱,里面放着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女婴。

  检查婴儿的身体时,李利娟猛然发现,这个孩子竟然没有肛门!嘴角正往外溢黄色的液体!她立刻叫上朋友,开车直奔邯郸。到达市区医院时,天色将晚,此时女婴的鼻子、嘴里已开始泛出冒着刺鼻气味的绿水,周身还涌现多处出血点,连哭的力气都没有了。医生检查后,委婉地拒绝说,这孩子恐怕保不住了。

  但李利娟坚持,只要有一丝希望就要给她做手术。“没有什么可商量的,这是一条小生命啊!”当得知了孩子的来历,又看到李利娟坚决的态度后,医院领导被感动了,没有二话,当即表示将尽最大的努力做好这台手术……在花掉4万多元医疗费后,生命垂危的女婴终于恢复正常,成为了李利娟的第22个孩子——大乔。

  发展到2009年,李利娟已收养30多个孤儿。这些孩子中,有她在路边捡到的,有周边县市的好心人送来的,有被狠心的父母扔在门口的,有徒步数百里前来投奔的,也有从汶川灾区收养的……

  一开始“孤儿村”房子少,实在住不下了,李利娟就发动父母和几个亲姐妹,你一个我两个,将孩子们领回家居住,让他们感受到家庭与亲情的温暖。

  几年后,李利娟与人合伙投资的白灰加工厂,也因河北地区的环保压力而逐渐减产。

  “孩子们要看病、吃饭、上学,刚收养的婴儿还要喝奶粉,再加上照顾孩子们的10个奶奶和阿姨的工资……每个月都要花几万元钱,这还不算个别孩子的突发大病。”而李利娟的白灰场,一年才只有几万元的收入。

  为了多赚点钱,她又在市区开起了服装店。但随着网购的兴起,实体服装店的生意今非昔比,她每个月累死累活地干,也赚不到几个钱。“孤儿村”的巨大开支,很快花光了李利娟的全部积蓄。

  负债百万不言悔  照亮75个孩子的人生路

  到了2011年,“孤儿村”里已经有15个孩子急需手术救治。因为这些弃婴大都患有先心病、脑瘫、脑积水等严重疾病,治疗周期长、耗资大,费用缺口高达100多万!雪上加霜的是,因长期劳累,这时李利娟自己也突患重病——早期琳巴癌。

  “住了7天院我就逃回家了,花那么多钱治病,还不如给孩子们创造条件。我不怕死,就怕孩子们没着落……”李利娟说,她“逃”回家当晚,一个人跑到山上哭了一宿,“早上起来我还是这群孩子的妈妈,我知道我的担子,我只能更加拼命地养家。”

  为了给孩子们治病,李利娟变卖了市区的二层楼房和轿车等资产,并借遍了亲朋好友。经过几年治疗,大多数孩子恢复了健康,她却早已无家可归,并欠下了200多万元债务。2013年冬天,为了节约房租开支,她将“孤儿院”搬到了午汲镇上泉村外的荒山上。

  在庞大的开支面前,李利娟学会了精打细算,对自己也越来越抠门。她已经多年没有添置过一件新衣服和化妆品,曾经在城市生活中喜欢的高跟鞋和定期做的皮肤护理,更是离她越发遥远。

  才四十来岁的她,皱纹已经爬上了脸颊,双鬓也过早染霜,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老很多!“节流更需开源,我得想法多给孩子们准备些救命钱。”为了孩子,李利娟使出了浑身解数:种了20多亩地,养了120多只羊猪鹅,另外还摆鞋摊、卖冷饮……

  幸运的是,她多年如一日收养孤残孩子的做法,得到了全家人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大姐和二姐分别帮我看三个孩子,表哥帮我带两个,遇到过不去的坎儿,亲友们经常主动过来出把力。民政局还为孩子们上了低保,爱心人士经常捐款、送米面等物资。”说起这些好人,李利娟的眼圈又红了。

  2 0 1 4 年1 月1 6 日, 前往武安“孤儿村”的山路依然崎岖颠簸。唯一不同的是,两旁的灌木上都挂满了小红灯笼,长长的通向路的尽头,微风中张扬着李利娟嫁女的喜庆!送亲的车队很壮观,都是当地的爱心人士自发赶来的。“她很了不起,这种大爱善举不是常人能做到的。今天爱心村嫁女,能为四姐(李利娟在家行四)尽点微薄之力很高兴。”在附近开矿的张老板动情地说。车队中不乏路虎、奔驰,车主都是冲着李利娟的人品主动来帮忙的。

  美丽的新娘名叫丹丹,3岁那年,她的父母和弟弟在一起车祸中不幸遇难,她一夜间成为孤儿,后来辗转来到了李利娟的爱心村。

  小时候,丹丹在上学路上被同学们嘲笑为“没人要的孤儿”,就哭着跑回家告诉李利娟说:“妈,我不上学了!”李利娟当即领着她去了学校,当着养女全班师生的面说:“丹丹是我闺女,我就是生她养她的妈妈!谁再敢欺负我家丫头,我跟他没完!”此后,再也没有人敢叫丹丹“孤儿”、“流浪女”了。长大后,身高1.75米的丹丹高挑美丽,从上海一所艺术院校毕业后,成了一名模特和设计师!

  即将踏上婚车的一刹那,丹丹猛地转过身来,不顾一袭洁白的婚纱,趴在地上就给母亲磕起了头!“妈,感谢您养育了我18年,女儿长大了,能照顾好自己的。以后我们会常回家看您,孝敬您!”一旁的上海女婿,也含泪点头,并向伟大的岳母深深鞠躬……望着婚车远去,李利娟双眼噙满了泪花。

  组建家庭后,丹丹像从孤儿村嫁出去的4个姐姐一样,定期往家里寄钱寄物,并替母亲照顾着一个小弟弟。“已经成家的几个儿女,都主动帮我看管3岁以下的孩子,参加工作的也都不忘给我寄钱,孩子们孝顺,想帮我减轻一些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