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患者的急躁和情绪紧张都会加重病情,医生不敢把真实病情告诉牛鲁晨,悄悄地让他的同事赶紧通知他的家人。得到消息的第二天,牛鲁晨的父亲、舅舅和姑姑,就分别从山东菏泽和浙江赶到了上海。
牛鲁晨在远洋医院开始了治疗,治疗的第一个步骤就是消除大脑血肿。医生告诉父亲牛信光,鲁晨现在情绪很不稳定,而且并发症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儿子的病情一直瞒着老伴,父亲牛信光暗自发誓:“我一定要把儿子护理好,无论如何都要让他好起来,让他平平安安地跟我回家!”
大多数的时间牛鲁晨需要躺着休息,为了促进静脉血回流,牛信光每天至少要帮儿子翻身拍背四次。听说按摩能有效果,他特意跟医生讨教,学会了给儿子的四肢进行向心性按摩,一天定时进行六次。每次帮儿子翻身,瘦小的父亲都显得有点吃力,但这些辅助活动,牛信光每一次最少都要做足一刻钟。
排便时如果过于用力,都有可能引起颅内重新出血,所以医生要求牛鲁晨大、小便都要在床上完成。多喝水可以避免尿路感染,但牛鲁晨害怕麻烦父亲,夏天天气越来越热,他也不好意思多喝水。尤其是晚上为了让白天操劳的父亲能多休息、少起夜,他故意装出不渴的样子,控制着不喝水。
“这有什么,小时候一把屎一把尿,不都是爸爸妈妈收拾的嘛。”牛信光一眼就看出来,硬逼着儿子使劲灌水,晚上盯着儿子他从来不敢睡实,只是看儿子睡熟了,抽空才眯上一小会儿。
半夜牛鲁晨醒来,看见父亲蜷缩着身子趴在床边睡着了,两只手还替自己紧紧裹着脚边的被单。从夜灯里就能看出父亲明显消瘦、苍老了许多,牛鲁晨一只手搭在父亲肩膀上,一股辛酸突然涌上心头,情不自禁泪流满面。
父爱如山,
从零教起创造奇迹
“爸爸,我,我,字不认得了!”牛鲁晨趴在父亲肩头像个孩子似的痛哭起来,痛快地发泄着心里的难受和委屈。
看着眼前的牛鲁晨痛苦万分,牛信光心如刀绞,但想起医生一定要注意病人情绪的叮嘱,他轻轻地摩挲着牛鲁晨的肩头,不断安慰儿子:“不要紧,小时候那些字不都是爸爸教你的吗?你放心,爸爸一定能再教会你认字!”
牛信光特意到街上买来了《幼儿识字卡片》,从汉语拼音开始,一点一点教牛鲁晨拼读。像小时候咿呀学语一样,牛鲁晨跟父亲从头开始学起。但是牛鲁晨学习的进度很慢,“Z、C、S”和“ZH、CH、SH”很难分辨得清,而且随学随忘,遗忘的速度很快。
牛鲁晨的情绪低落到了极点,看到身边带有文字的东西,有时会突然就发脾气。牛信光一次次默默从地上捡起被儿子摔掉的报纸、书本,心就像一次次又被刀剜开。忧郁、沮丧和悲观状态,这些脑出血特有的表症,都集中体现在牛鲁晨的身上。
“必须坚持努力,决不能放弃!”牛信光明白,给儿子进行心理护理更重要,自己必须表现得更坚定、更自信,一定要感染儿子,让他坚定恢复的信念。
虽然牛鲁晨记忆力差、反应慢些,但父亲还是尽量地多跟他交谈,耐心地守在儿子身边几乎片刻不离。牛鲁晨闹情绪不想开口,牛信光就跟他一起回忆过去,跟他讲全家人一起经历的难忘的事,尽量避免儿子过多考虑眼前的困境。牛信光还特意买来一只小收录机,让牛鲁晨一边听一边跟着学发音,加强锻炼脑部的积极反应。
一连几天,牛鲁晨情绪特别低沉,什么东西都学不进去。牛信光心里也着急,嘴角、鼻子上窜起了一串火泡。想来想去,他觉得要鼓起儿子康复的勇气,一定要让他更多地想起从前快乐的事。牛信光在不熟悉的上海城里跑了不少地方,好不容易买来一盘老磁带。
牛鲁晨枕头边的小收录机,反复放起他以前常听、也是最爱唱的那首《水手》。牛信光凑在儿子的耳边,轻轻地说:“鲁晨,你还记得吗?那时候你才刚上中学,听完这首歌跟我说,你也要当水手,也要去大海上闯荡,在你的努力下,这个愿望果然实现了。”
“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歌一遍又一遍地放着,牛信光一遍又一遍念叨着:勇敢的水手,才是真正的男儿!
一天中午,牛信光又放歌给儿子听,听着《水手》前奏的旋律,牛鲁晨的嘴角慢慢蠕动、不由自主哼起里面的曲子,牛信光依稀听见他接着轻轻地唱出了声:“男儿,擦干泪,不要问,为什么。”尽管有点吐字不清,甚至根本不像一句完整的话,但牛信光还是激动不已,不由流下热泪:“儿子,这就对了,我早就说过,你一定能行的!这么难的歌词你都学得会、能想起来,那些拼音和汉字还算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