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千万次脸颊摩挲,唤回母亲的微笑

儿童资源网

儿子千万次脸颊摩挲,唤回母亲的微笑

  夜里,梁远泉被查房的护士推醒,交代他不能熟睡,因为母亲还没有度过危险期,得密切观察。梁远泉赶紧用冷水洗了一把脸,守在母亲身边不敢大意。

  半个月后,母亲度过了危险期,苍白的脸上终于透出了红润。但她的眼睛依然半睁半闭,对外界一点反应也没有。梁远泉想起大哥的话:植物人就是活死人!他的心仿佛被锋利的刀子剜割一般难受。

  住院3个月,到了2004年12月,梁远泉的30万积蓄眼看就见底了,他只好让母亲出院,回到武汉。

  把母亲接回来后,梁远泉这才深切感受到照顾一个植物人是多么艰难。端屎倒尿、洗脸擦身,这不过是最基本的护理,他在医院那3个月早已学会熟练地做好这一切。但出院后,他得想尽方法喂母亲吃饭。没有意识的母亲需要管饲,就是将流质糊状的食物直接灌入胃中。梁远泉买回一个榨汁机,把肉、蛋和青菜混在一起榨成浆,煮熟后用一个大号的注射器注入管里。刚开始,匀浆调得太稠了,结果堵住了注射器,梁远泉用力一推,匀浆竟然喷了母亲一脸。梁远泉只得重新再调。

  对于长期卧床的病人来说,褥疮更加可怕,很多病人就是死于因褥疮引发的败血症。梁远泉天天给母亲擦洗身子,可褥疮还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他吓坏了,跑遍武汉市大小药店买回药膏,好不容易控制了母亲的褥疮。

  几个月下来,梁远泉已经欠下20多万的债务,长此以往也不是办法。他只得找来一个保姆照顾母亲,自己又出去工作。白天累了一天,梁远泉每天晚上回来仍亲自给母亲擦身子,这天,他突然发现母亲后背居然又生出5个褥疮。他怒斥保姆不尽责,保姆委屈地说,她力气小,抱不动老人家。无奈之下,梁远泉又辞去了工作,回家里照顾母亲。

  每天上午,梁远泉都把母亲抱到太阳底下,附在母亲耳边轻声地说话。2005年3月的一天,梁远泉像往常一样将母亲抱到户外,让她躺在他临时搭的床板上,然后重复说着一些往事。他把母亲的手放在自己的耳边,恳求到:“娘,你听到我说话吗?如果你听到了,就捏捏我的耳朵好不好?”

  梁远泉一遍又一遍恳求着,突然,两只粗糙的手指轻轻碰了他的耳根,梁远泉动也不敢动,这时耳根又被捏了一下。梁远泉一阵狂喜,连声问到:“娘,是你捏我吗?”母亲的脸依然痛苦地扭曲着,但她半睁半闭的眼睛有了一点亮光。

  “娘,你听到我说话了是吗?你眨眨眼!眨眨眼!”梁远泉急切地说,母亲似乎在努力,不知她费了多大的劲,终于把眼睛闭了一下又缓缓睁开。

  梁远泉终于确定母亲恢复意识了,他兴奋地喊到:“娘,再给儿子笑一个,笑一个!”但痛苦仿佛凝固在母亲脸上,梁远泉等了半天,还是没能看到母亲露出笑脸。

  虽然母亲没有笑,梁远泉还是欣喜若狂。他看到了希望,再次向朋友借了4万元钱,把母亲送到一家医院。医生不相信梁远泉的母亲恢复了意识,说是本能反应。梁远泉不甘心,他听说161医院有一位专家,便带着母亲过去检查。专家细致检查后,证实母亲的大脑已经清醒。梁远泉听到这个结果,禁不住搂住母亲痛哭起来。

  亿万次的摩挲,

  帮母亲找回笑容

  母亲恢复了意识,但其他功能却未恢复。要想恢复语言、行走等基本功能,将是一个更加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梁远泉不去想漫长有多长,他只知道母亲醒了,母亲不再是植物人了。他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家乡的哥哥姐姐,希望能得到他们的支持,凑点钱来,让母亲继续进行康复治疗。但是,哥哥姐姐们对这个消息似乎并不那么关心,甚至还有一个姐姐埋怨他没有孝心,连父亲的葬礼都不参加。谈到钱他们更是异口同声地告诉他:没钱。

  梁远泉很不理解这样的逻辑:对死人大张旗鼓的尽孝,对活人却不闻不问。他失望地挂断电话。朋友那已经借遍了,算起来他已经耗费了近50万为母亲看病,好容易看到希望了,难道放弃吗?

  母亲的进步让医生觉得是个奇迹,他们建议梁远泉带她到康复医院去进行康复训练。可梁远泉实在拿不出钱了,能借的都已经借遍了,他只好带着母亲又回到家里。

  康复训练首先要让母亲学会吞咽。梁远泉把食物打成匀浆,一点点滴到母亲嘴里,一边喂,一边反复做着吞咽的动作,示意母亲跟着做。给母亲喂一顿饭要花他四五个小时,母亲心里明白却使不上劲,常常眼角忍不住流下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