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手机的传奇:叫声“妈妈”感动一座城

儿童资源网

一部手机的传奇:叫声“妈妈”感动一座城

  8月3日上午11点,王国兰到白碱滩区公安分局领找回的手机,她把手机紧紧地握在手里,仔细地看了又看,贴到胸口上,喃喃地说:“儿啊,你终于又回到妈妈身边了……”

  丢失了26天、漂流4个县市,辗转多人之手后,这部手机竟奇迹般重返王国兰手中。她给远在乌鲁木齐治病的李嘉炜打电话:“孩子,谢谢你,你明哥的手机找到了!”李嘉炜也哽咽了。

  8月5日19时,中央电视台1套《新闻联播》播出王国兰找手机的新闻故事。王国兰倚在丈夫身边,看完这则关于自己的新闻后,感慨万千地对丈夫说:“老公,从今以后,我们要过好每一天,这样才对得起关心我们的每一个人。”

  2010年9月,王国兰决定去乌鲁木齐探望李嘉炜。此时,李嘉炜病情极其严重,身体越来越虚弱,天气稍微有变化,他就持续发高烧,紧急抢救后,医院已多次发出病危通知。父母心急如焚,甚至已为他安排好了“后事”……

  9月17日,王国兰赶到新疆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病房,看着身上插满各种管子的李嘉炜,忍不住泪如雨下。李嘉炜劝道:“王妈妈,你不要难过。若我不在了,我也会和明哥在那边好好做伴,他也不会孤独了。”孩子的话,让王国兰万箭穿心,她觉得自己必须从失去儿子的惨痛中彻底站起来,竭力营救这个孩子!

  2011年春节,王国兰从北京一病友那得知,解放军307医院创出治疗白血病的新疗法“微移植”,可以不受病人年龄和配型的限制进行骨髓移植,而且造血功能恢复快,并发症轻微,为减少排异反应,此疗法需多次移植才能确保效果。

  这消息让王国兰感到兴奋,她马上打电话告诉了李嘉炜的父母。可此时,朱桂兰为儿子预先筹集的10万元救命款已经用完。2011年3月,夫妻俩卖掉房子,送儿子到北京接受第一阶段“微移植”治疗。8月,第二阶段治疗结束,为了节省开支,一家人从北京回到了新疆克拉玛依。

  王国兰再次前去探望,发现李嘉炜虽然已顺利做了两个疗程的手术,可一家人却没有笑容。朱红兰抹着眼泪告诉王国兰,小叔子把数年打工的积蓄都拿出来,爷爷晒干菜时不慎从房顶摔下,却忍着痛怎么也不肯去医院,就是想省下医药费给孙子做手术。137团不少职工也为李嘉炜捐款,但与庞大的治疗费相比却是杯水车薪。第三阶段的“微移植”准备在10月份进行,可他们一分钱也拿不出来了。李嘉炜为了不再拖累父母,已多次提出要放弃治疗。

  长期化疗使李嘉炜身体非常虚弱,王国兰望着他,不由得想起自己的儿子。她给朱红兰打气:“一部手机都有十几万人关心,何况一条命?这世上好人还是多!”

  回到家,王国兰坐到书桌前摊开纸笔写了起来:“我是王国兰,在大家的关心和帮助下,我丢失的手机又找到了,谢谢大家!现在,我求大家像帮助我一样帮助一个白血病患者,他叫李嘉炜,只有17岁……”写好后,她又反反复复修改了好几遍。9月18日,她委托朋友,以“会感恩的人”为网名,把这个帖子发到克拉玛依市“强市论坛”上。

  正如王国兰所料,这封超越血缘的真情“求助帖”,引起克拉玛依市民的强烈关注。截至到10月20日,就一下子募集到了45万多元爱心款。

  11月12日,李嘉炜终于可以放心地去北京做第三阶段骨髓“微移植”了。

  2012年5月14日,李嘉炜成功地完成了所有阶段的“微移植”治疗,回到克拉玛依。这天上午,王国兰赶到李嘉炜的家,李嘉炜惊喜得双眼滚出泪花。朱红兰也眼眶湿润:“王姐,你让孩子得救了!你要不嫌弃,就让小炜拜你做‘干妈’吧。”李嘉炜忽然低声叫了声:“妈……”声音很轻,王国兰却听得真真切切。那一声久违的“妈”,不禁让她泪如雨下。

  在回家的路上,王国兰掏出那部仍随身带在身上的“现代”手机,看看已被设置成保护屏的儿子生前帅气、活泼的照片,喃喃地说:“我的亲儿子,你妈现在又有了一个‘儿子’,这不是你生前的心愿吗?只是妈妈不可能再生了,有这个‘儿子’,妈妈就满足了……”

  李嘉炜要定时服用抗感染和增强机体免疫力的药物,进行后期康复。两位母亲频频通电话,让王国兰失去儿子的心得到了巨大慰藉。

  截至本文发稿前,李嘉炜病情稳定。而在王国兰看来,自己失去一个儿子,却也得到了一个儿子。只要有时间,她就给李嘉炜电话:“孩子,你是幸运的,我们要感恩生活!”而电话那一头,李嘉炜叫一声“妈妈”,信心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