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留传到辽远的后世。 —— 莎士比亚
支配和统治一切的,在君主政府中是法律的力量,在专制政府中是永远高举着君主的铁拳,但是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美德。 —— 孟德斯鸠:《法的精神》《十八世纪法国哲学》
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堕落。 —— 狄德罗:《论戏剧艺术》
德行的实现是由行为,不是由文字。 ——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把"德性"教给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这是我的经验之谈。在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了艺术之外,也是道德。 —— 贝多芬
守法和有良心的人,即使有迫切的需要也不会偷窃,可是,即使把百万金元给了盗贼,也没法儿指望他从此不偷不盗。 —— 《克雷洛夫寓言》
不朽之名誉,独存于德。 —— 彼德拉克
要是一个人的全部人格、全部生活都奉献给一种道德追求,要是他拥有这样的力量,一切其他的人在这方面和这个人相比起来都显得渺小的时候,那我们在这个人的身上就看到崇高的善。 —— 《论崇高与滑稽》
他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不同别人计较享受的优劣,而同别人比较革命工作的多少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 刘少奇:《论共产党的修养》
一个人如果只想到自己,那是最可耻的,一个人如果只为自己活着,那就不如死掉。 —— 彭德怀
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 陶铸:《赠曾志》
人的理性粉碎了迷信,而人的感情也将摧毁利已主义。 —— 海涅:《论浪漫派》
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 —— 车尔尼雪夫斯基:《生活与美学》
一切利已的生活,都是非理性的、动物的生活。 —— 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日记》
自己脑子里只是满装着自己,这种人正是那种最空虚的人。 —— 《莱蒙托夫诗选》
只为家庭活着,这是禽兽的私心;只为一个人活着,这是卑鄙;只为自己活着,这是耻辱。 —— 《奥斯特洛夫斯基两卷集》
最美丽的猴子与人类比起来也是丑陋的…… —— 赫拉克利特:《古希腊罗马哲学》
一般地说,精确的审美趣味在于能在许多毛病中发现出一点美,和在许多美点中发现出一点毛病的那种敏捷的感觉。 —— 伏尔泰:《趣味》
若要把感性的人变人理性的人,唯一的路径是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 —— 席勒:《审美教育书简》
眼睛如果还没有变得象太阳,它就看不见太阳;心灵也是如此,本身如果不美也就看不见美。 —— 普洛丁
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 —— 《罗丹艺术论》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 《罗丹艺术论》
在活生生的现实里有很多美的事物,或者更确切地说,一切事物只能包括在活生生的现实里。 —— 《别林斯基文学》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龚自珍:《已亥杂诗》
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 —— 陶铸:《理想·情操·精神生活》
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 —— 华罗庚
我不如起个磨刀石的作用,能使钢刀锋利,虽然它自己切不动什么。 —— 贺拉斯:《诗艺·诗学》
我们从别人的发明中享受了很大利益,我闪也应该乐于有机会以我们的任何一种发明为别人服务;而这种事我们应该自愿地和慷慨地去作。 —— 富兰克林
一个人好象是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价好比分母。分母愈大则分数值愈小。 —— 列夫·托尔斯泰
当一个人受到公众信任时,他就应该把自己看作为公众的财产。 —— 杰弗逊
你要记得,永远要愉快地多给别人,少从别人那里拿取。 —— 高尔基
必须学习,必需锻炼自己,而不要什么也没看见,就以为您已经是一个思想家了。必须善于恰如其分地估计自己的力量。 —— 高尔基:《给青年作者》
利已的人最先灭亡。他自己活着,并且为自己而生活。如果他的这个"我"被损坏了,那他就无法生存了。他的前面一片昏暗,只有利已主义和注定的悲哀。但是,人如果不为个人活着,而把自己溶化在社会里,那便很难杀死他……必须杀死周围一切,杀死整个国家、整个生活才行。 —— 《奥斯特洛夫斯基两卷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