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老出生在苏州市一个平民家庭,他自己这样形容家里的情况:“我家无半亩地一间屋,家况很清苦。”
父亲对年幼的叶圣陶要求很严格。3岁起就要求他识字、描红摹字,到6岁进私塾时,叶圣陶已经能认3000字了。进私塾后,读书更苦,老师要求学生成天读书、背书,不许玩,只有到春节前后,才可以休息。父亲常带叶圣陶出去,贺年、祝寿、赏灯、闹元宵……每次出门,走在路上,看见一块匾额、一个牌楼、一座小桥,父亲就要讲些传说故事。回来后,还要求叶圣陶写一篇作文,记叙沿途见闻。叶圣陶从那时产生了热爱生活和喜欢写作的兴趣。
12岁那年,叶圣陶考进了苏州第一所洋学堂——公立高等小学。学制是3年,可是,他的功课特别好,一年之后,就考入了公立第一中学,成为中学生了。
中学时代令叶圣陶终生难忘。这所学校的教师很多都是有新思想的青年人,他们倡导学生爱国、强国,教育学生热爱乡土,立志振兴中华,还注重发展学生的业余爱好。叶圣陶在这里学会了篆刻、写诗,还办了一张小报,自己刻蜡版,自己印刷。叶圣陶的学习成绩优秀,课外活动又很活跃,表现出很高的才能。大家都认为,中学毕业后,他肯定可以上大学。
但是,叶圣陶的父亲失业了,家里生活十分困难,家里有父母和两个妹妹,还有奶奶和外婆,这些人的生活怎么办?叶圣陶只好放弃上大学的想法,开始找工作。17岁那年,他开始当小学教师了。
叶圣陶一边工作,一边坚持自学。他中学时代的一个好朋友考上了北京大学,他就请朋友把大学的课表和讲义寄来,自己按照大学的课程学习。每天早上学三小时,晚上学三小时。他认为工作后也能学习,他要给学生讲课,讲课前认真备课,看很多参考书,这样也学到了很多知识。
他还坚持在业余时间写作,发表了很多小说童话,在全国很有名气。因此,后来有的中学请他去教书。有的大学也请他去教书。他完全是靠自学成材的!
叶圣陶先在苏州一所小学当教师,他给自己提出:“我要做学生的朋友,我要学生做我的朋友。”他和学生亲密无间。
他给学生讲课,常讲小故事、小童话,学生特别爱听。
他在校园里种花、种草,美化环境,给学生创造优美的学习环境。
他对学生,无论是聪明的、愚蠢的,衣着干净的、肮脏的,都一样和蔼,一样亲热。
叶圣陶当时只有17岁,而学生都是十一二岁的,叶圣陶长得比较瘦小,和学生差不多高,可学生们都喜欢他,尊敬他。
但是,当时学校是被旧势力控制的,容不下这样有创新精神的年轻教师,他只好辞职回家。
后来,他到上海的一所小学当教师,这里气氛好些,一些教师思想也比较新,和叶圣陶在一起相处得很好,大家一起想办法活跃学生的生活。
学校成立了“少年书报社”,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叶圣陶发动教师捐助,买了一些书籍报刊,办起了阅览室,请高年级学生当管理员。每当学生来借书,叶圣陶就发给他们一张调查表,请他们写上姓名、年级、月日,还要写读书心得。叶圣陶从表上来了解学生读书的情况,再进行讲评、辅导,使学生越来越爱读书了。
学校还成立了“学生新闻社”,叶圣陶常带这些学生外出采访,回来后鼓励学生写作。
学校组织学生春游旅行。叶圣陶向学生讲名胜古迹,带领学生采集标本,回来后又指导学生写游记、画记忆画、制作标本。
叶圣陶还带着学生参观钟表厂和印刷厂,给学生讲钟表和印刷的发展史。
在上海当小学教师期间,他每天要上四五节课,要给学生批改作业,他还利用业余时间坚持自学,每天中午休息和夜晚,都是他读书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