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教育家孙敬修的故事

儿童资源网

儿童教育家孙敬修的故事

  孙老师走进那特殊的“教室”,面对特殊的“学生”,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把自己的椅子从台上搬到台下,和孩子们面对面地坐在一起。“小朋友,青年朋友,你们好!”他这样开始了讲课,“教室”里立刻安静极了。

  “我今天来,可不是给你们讲大道理的,我想给你们讲个故事……”“学生”们不再是敌对、冷漠的样子了,抬起头有兴趣地听着。

  “这个故事叫《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有个双目失明的人,骑着一匹双目失明的马,人瞎马也瞎。半夜的时候,来到了一个大山涧的边儿上,下边是万丈深渊,哗哗地流着河水。再往前走,就要掉到山涧的河里去了,多危险哪!……朋友们,你们都是可爱的孩子,可是被坏蛋用黑布把你们的眼睛蒙住了,认不出正道儿来了,做出了不应该做的事……我相信你们是愿意把黑布揪掉的。”

  “……我祝愿你们全部把蒙在眼睛上的黑布除掉,重见光明,再见吧!”孙老师说完站了起来,孩子们也全站了起来,有的流了泪,向他鼓掌,向他举手再见。当天下午,就有个少年交待了偷自行车藏赃的地方,并且说,再不交待,就对不起孙爷爷!派出所的同志看到这次“讲课”效果出奇地好,都很受感动。

  孙老师在电台讲了60多年的故事,从“故事叔叔”讲到“故事爷爷”,他用孩子们喜欢的声音、腔调去讲,用生动的情节去吸引他们,用教师一颗慈爱的心去融化他们。他不知疲倦,为什么?“希望小朋友听了我讲的故事,能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勇敢,什么是怯懦;什么是勤劳,什么是懒惰;什么是善良,什么是邪恶……我希望他们都变成好孩子。”

  不灭的蜡烛

  80岁以后,孙老师常把自己比喻成小蜡头,他要用自己的光去照亮儿童们的心,他希望小蜡头不灭。

  “故事爷爷”仍然坚持给儿童讲故事,他几乎跑遍了北京各城郊区的少年宫、少年之家,一些中学、小学、幼儿园也请他去讲故事,他力争“有求必应”。还有很多时候,小朋友由老师、辅导员带着,来到孙爷爷家里听故事。那时他住的14平方米的房间,每次都是挤得满满的,“故事爷爷”就笑着说:“如果这房间能像猴皮筋那样就好了。一抻就大了,可以装好多人……”

  1985年春节前夕,他和文艺界、宣传界、法律界的一些知名人士到北京市第一监狱,看望犯人。冒着严寒,他在大操场上给犯人们讲故事《苍蝇和蜜蜂》。苍蝇好吃懒做、传染疾病;蜜蜂诚实勤劳、为人谋利。他希望犯人们别再做让人讨厌的苍蝇,而要学做受人尊敬的小蜜蜂。

  许多好心人劝孙老师减少一些社会活动,该养养老了,可他仿佛变得更加闲不住。一天,路过崇文区工人俱乐部门前,看见两个小同学在打架,周围有的小同学在起哄,有的大人在喊:“别打了!别打了!”孙爷爷上前几步,用手杖在那两个打架的同学中间一插,说了声:“停战三分钟!”许多小同学认出了“故事爷爷”。他说:“打架的同学先等一等,我说几句话,说完了,你们愿意打,再接着打!”同学们静静地听着:“《小学生守则》里有一条叫‘爱祖国、爱人民’,对不?你看看他是人民不是?你再看看他是不是人民?是人民,就要热爱呀,怎么能动拳头呢?好了。我的话说完了,你们愿意打,再接着打吧。”两个同学不好意思,握手和好了。类似这种马路边的“闲事”,80高龄的“故事爷爷”不知管了多少回。

  1987年12月17日,孙爷爷躺在病床上,想到“小蜡头”还能做些什么对儿童有益的事,他突然萌动了这样一个想法:“我是个‘穷小教’,由于党的关怀,让我给小朋友讲故事、写书,使我积攒了一点钱。我决定从仅有的积蓄中拿出1万元来,捐献给儿童讲故事事业。”他立刻拿笔给领导和朋友们写信,表达了自己要让中国儿童故事活动后继有人的心愿。他的举动得到了全社会的赞同,许多少儿工作者纷纷表示愿意捐款,并以孙老师的名字命名,成立了“孙敬修儿童故事研究基金会”。不久,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成立,很快组织了“孙敬修杯儿童故事比赛”。1988年,北京首届儿童讲故事比赛揭晓,孙爷爷亲自参加了发奖大会,并且讲了话。当他看到三位获一等奖的小同学有声有色地表演讲故事的时候,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中国儿童讲故事事业后继有人了,“故事爷爷”的愿望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