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幽默写诗的故事

儿童资源网

苏东坡幽默写诗的故事

  10、王安石写了一本《字说》的书,其中对汉字词的解释,多有穿凿附会的地方。有一回苏轼碰见王安石问“坡”字怎么解,王安石说:“坡者,土之皮。”苏轼接过话来:依着这样解释,那“滑”字,就是“水之骨”了?

  11、姜太公八十岁幸遇周文王。而宋玉的楚辞里讲“太公九十显荣兮”,就是说姜太公九十岁才遇见文王而显达;可在西汉的东方朔的文字里,十分肯定地写到:“太公体仁行义,七十有二,见用周武。”是说姜太公七十二岁时被周武王赏识重用。苏东坡读了这二位的文字,笑曰:“太公赖东方朔减了八岁,却被宋玉增了十岁。”

  12、黄庭坚在一首和苏轼《春菜》的诗中,有这么两句,“公如端为苦笋归,明日春衫诚可脱。”大意是,坡公假如真地因为好一口苦笋而思乡,不妨脱掉官服回家务农种菜去好了。苏轼借此对朋友们说:“吾固不爱做官,鲁直遂欲以苦笋硬差致仕。”黄庭坚字鲁直,苏轼假装无奈地对人讲,我确实不爱做官,可就这样鲁直还是硬要让我因爱吃苦笋而卸官退休回家。

  13、苏东坡被贬黄州时,有一次参加一个秀才的家宴,饭桌上吃到一种油果,非常酥脆可口,他就问主人:这种油果叫什么名字?主人说没有什么另外的名字。东坡接着问:“为甚酥?”为何这么酥脆?不等主人答话,满桌客人齐声说:从今以后就叫这油果“为甚酥”好了。又有当地一位姓潘的长官,知道苏轼不善饮酒,所以每次请他吃饭,专为他一个人摆上甜酒。东坡每见此状,必会笑着对座中客人说:“此必错着水也。”渐渐东坡喜欢上了这两样饮食,并做诗记之:“野饮花前百事无,腰间唯系一葫芦。已倾潘子错着水,更觅君家为甚酥。”

  14、苏轼夜宿曹溪,秉烛阅读《传灯录》,过于专注,突然一颗灯花掉落到书上,烧去了书上的一个“僧”字。东坡顿时来了灵感,当即提笔于窗下,一蹴而就完成了一首诗:“山堂夜沉寂,灯下读传灯。不觉灯花落,荼毗一个僧。” 荼毗,烧伤损坏。

  15、苏轼被贬惠州时,与一个乡野小知识分子为邻。这位老书生年已七十,新近小妾又给他生了个儿子,老书生高兴,摆下筵席招呼四邻宾朋。席间,老书生非要请苏东坡为他老来得子写首诗,东坡不好拨其面子,问老书生小妾多大年龄,老书生说爱妾芳龄三十。坡公闻言,腹稿已成,提笔赠送了一副对联:“圣善方当而立岁,顽尊已及古稀年。”

  16、武昌有位姓王的居士,有口吃的毛病,苏轼故意写了下面这样一首诗让他念:“江干高居坚关扃,犍耕躬稼角挂经。篙竿系舸菰茭隔,笳鼓过军鸡狗惊。解襟顾景各箕踞,击剑赓歌几举觥。荆笄供脍块觉聒,干锅更戛甘瓜羹。”王居士念不到一半,几乎要气绝。

  17、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秦少游,对自己的一脸胡须颇为自恋,曾经在老师苏轼面前张狂得意,问老师苏轼:“君子多乎哉!”——美男都是一脸毛啊!他没料到老师苏轼不假思索回应道:“小人樊须也!”——小人胡子都密。

  18、苏轼多年遭贬,越贬越远,为发泄满腔郁闷,他写了一首《洗儿诗》:“人家养子爱聪明,我为聪明误一生。但愿生儿愚且鲁,无灾无害到公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