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航道_苏伊士运河

儿童资源网

国际航道_苏伊士运河


  当年,“国际苏伊士运河公司”正式挂牌工作。
  经过几年的准备,运河工程于1859年4月破土动工,数10万埃及民工开始在浩瀚的沙漠中进行一项震惊世界的伟大工程。
  公司以极低的工资雇用民工,强迫他们冒酷暑、忍寒冻,受饥挨饿,整日劳作。1866年以前,最多时雇用民工2.5万名,后来大量采用了疏浚机,民工数才减至1万人。据统计,在运河开凿过程中,共死去劳工12万人。所以说,苏伊士运河可以说是埃及成千上万劳工用血汗贯通的。
  在开凿运河过程中,因为沙漠中缺少水源,饮水成了问题,于是,在开凿运河的同时,又开凿了一条引水渠引入淡水。这条淡水渠与运河并行,运河开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所以,实际上是开凿了两条河流,相应地工程量就增加了一倍。
  按照埃及工程师里南特的开凿计划,运河基本上是南北垂直的,中间又利用了三个湖泊,这样就可节省大量的人工。但是,运河的北段是盐渍地,中段是沙漠,即便在湖区段,因为湖水太浅,又要在湖水底施工,所以整个工程难度是相当大的。
  经过10年的艰苦劳动,1869年11月,苏伊士运河正式通航。它全长170多公里,北起地中海的塞得港,南到红海的苏伊士城,平均宽度约100米、深9米,后来经过多次修浚,现在河面宽度为160—200米,平均深度约15米,可通行8万吨巨轮。
  10年间,埃及民工共挖土7400多万立方米,通行前耗资4亿多法郎。
  苏伊士运河极其重要的地位,使英国殖民统治者早已垂涎三尺,因此,英国也想把它据为己有。早在运河计划开凿时,英国就百般阻挠,他害怕自己的地位受到削弱。但法国克服一切阻力,英国人终于未能制止。运河通行后,英国又千方百计插手运河管理权,但都难以成功。1874年11月,埃及政府因开凿运河耗费的1200万英镑而债台高筑,发生了严重的财政危机,所以不得不决定出卖它所掌握的苏伊士运河公司的44%的股票。英国看到机会来了,便竭力阻止埃及将股票卖给法国。同月,英国首相狄斯累利违背常规,未经议会讨论,也未征求内阁同意,擅自向国内罗斯柴尔德财团借款,采用各种手段,把埃及的7箱股票买到手,并立刻运回伦敦。埃及的股票原价4亿法郎,而英国乘人之危仅以1亿法郎就买到了。所以当1875年2月英国议会开会讨论苏伊士运河股票问题时,议会欣然批准了这项一本万利的买卖。之后,英国又不断购进其它零星股票,最终苏伊士运河成为英法两国的私有财产,英国的第一个目标——控制苏伊士运河达到了。接着,英国凭借它强大的实力,于1882年实现了第二个目标——武装占领埃及,完全控制苏伊士运河。
  苏伊士运河通航后,欧洲各国都非常关心,1888年10月,英国、德国、奥匈帝国、西班牙、法国、意大利、荷兰、俄国、土耳其等国代表,在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开会,共同签订了《君士坦丁堡公约》,其核心内容是:苏伊士运河在战争时期应该与在和平时期一样,对世界各国的商船或军舰一律自由开放,不得封锁。禁止任何国家在运河水域打仗。英国用它对运河的所有权而保留了《君士坦丁堡公约》的意见,直到1904年与法国签订了《英法协定》后才宣布完全同意公约内容。